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现代国家的崛起> 第四十章 群英荟萃 一 求推荐!求收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 群英荟萃 一 求推荐!求收藏!(1 / 1)

(求推荐!求收藏!这是平行建的一个群:429778668,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群里和平行一起讨论剧情发展,商讨角色的塑造,欢迎大家入群。)

因为道光帝的中旨实在是下的突然,粘杆处里面好些东西一时半会也是理不干净,所以奕詝也没有急着住进仁亲王府,反而是和奕昕一起住进了恭亲王府。

他没有住进仁亲王府,不代表他不急着想要粘杆,实际上他现在最为欠缺的不是钱财,反倒是情报,之前一连串的打击风波,就是因为自己的完全没有情报系统,导致自己被动接招,处处受人掣肘,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个现成的,哪里还能等的下去,当即就任命了他仁亲王府的第一个王府官员,他任命罗泽南为王府少詹事,并兼任王府侍卫营军纪处处长,品级为从四品,让他去雍和宫接收并初步整编粘杆处。罗泽南接受了任命,便立即赴任办差不提。

现在说说这个恭亲王府。这恭亲王府来历却并不简单。因为这里曾经住过有、一个大清朝立朝以来,甚至说翻遍整个中国历史以来最大的贪官——和珅。恭王府位于京城什刹海西南角,相传宋元年间此处有一处香火极为旺盛的寺庙,后来明太祖驱元扫北之时,这庙宇便化作一把尘土了,此后逐渐便沦为东厂的供应厂,直到乾隆四十年,和珅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强夺了来做了自己的宅邸,经过十几年的修缮,渐渐成了京中最大的一处私宅了。和珅把这座宅子修的富丽堂皇到了极致,以至于当年嘉庆的几个兄弟在商量谁要当皇上时,当时的僖亲王便就说了一句:“无论将来哪个哥哥当皇上,只要把和珅的宅子赐给我就足够了”足可窥见其奢侈的一斑。

现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宅子,被道光皇帝赐给恭亲王奕昕,也是表示出了一个信号,虽然把龙潜福地的雍和宫赐给奕詝意味着奕詝的储位已定,而把这个最华丽的恭王府赐给奕昕这意味着奕昕并不是失宠,而且两兄弟的情谊也宣示着这个恭亲王绝对是日后最为尊贵的人之一。

现在奕詝就在恭王府,因为雍和宫暂时还没打理干净,加上现在又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干脆和奕昕一合计,就暂住在这恭王府了。

现在的恭王府热闹非凡,这里有两个新鲜出炉的、最为尊贵的亲王,自然是引得满城贵胄勋爵、文武百官前来贺礼。好在静贵妃知道兄弟二人现在也没有个安心体己的伺候人,所以就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老家人郑安德派来给他们当了个王府总管太监,替他们看护家园。

就在郑安德指挥着仆役下人唱礼待客的时候,两个主人家却是和着一帮幕僚来到了奕昕的书房了。

“臣等恭贺仁亲王、恭贺恭亲王”文庆等人自然是要先给奕詝他们祝贺一番的。

奕詝、奕昕也是笑呵呵的把众人都搀扶了起来,奕詝说道:“奕詝能有今日,还是赖各位鼎力相助,现在咱们也算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咱们就要好好议一议今后的打算和计划了。”

杜受田作为两位王爷的老师,这个时候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首先发了言:“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无不聚贤集良,以老夫之见,现在王府的底子还是太薄,可用之人还是不足啊!”

文庆也是感触良多,说道:“杜师傅说的不错,想那日在乾清宫,穆党之气焰鼎盛,若非潘相相助,我们几无援手,当此之时,揽才延士自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更何况两位王爷现在可是拿了一手好牌,正四品以下自属,这可是个天大的好事,想想当年文某为了科场进士,是吃了多少年的苦头,才能熬到一个四品,这对天下士人而言,**之大不言而喻了。”

在座的各位都是恩科举子,听到了文庆这么一说,都哈哈大笑,骆秉章更是挪揄道:“臣现在都恨不得年轻个十岁,这样也好投到王爷门下,也倒省得白挨了十几年师傅的戒尺啦。”

众人闻听也是大笑不止。

奕詝也是一笑,待得众人笑声止住之后,也说道:“这叫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奕詝在这里也想要给位举贤良呢。”

曾国藩一听,也不客气,说道:“若是王爷有此意,曾某这里倒真的有一个贤良,就是怕其声名不显,恐王爷不知尔。”

奕詝一听,就知道曾国藩要举荐的是谁了,也就接口道:“奕詝取士,只重才德,不重虚名,若是有本事,奕詝也定会做那个周文王,就是不知伯涵举荐的子牙是哪一位啊。”

曾国藩听到奕詝如此说,便就放心了,直言说道:“安徽举子李鸿章。”

奕昕一听李鸿章,便就马上说道:“可是当年说‘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李少荃。”

曾国藩听到奕昕连李鸿章当年年少之时的狂语都说了出来,不免感到有些惊讶,说道:“正是此人。此人乃是刑部郎中李文安侄子,去年来京,受其父所托拜入我门下受业,曾。与其交谈,素知其有大志,且才堪大用,只是未经世事,难免行事有些偏激,”

奕詝才没有注意到曾国藩后面再说什么呢,李鸿章诶,大哥,鼎鼎大名的李中堂,怎么会没有才华,现在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做事有些棱角自然能够理解,而且现在自己这种境况,也需要他的锐气来打开局面,所以就说到:“无妨!少荃之才名,我也是早就耳闻,又得伯涵举荐,自然是不差的,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现在我朝百弊丛生,正需要年轻人的一股锐气来扫除积弊呢,更何况,他再是年轻,能年轻的过我兄弟二人么。”

曾国藩被奕詝这么一说给说愣了,是啊,他们一直都没有注意到这个事实,就是奕詝和奕昕的年纪,如今被他一提醒,他们才注意到这两个主一个现在十六岁,一个十三岁,换在其他人家说玩泥巴有点过分,但是也还都是大孩子,而这两个主现在确实在谋一番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大事业呐!心中唏嘘的同时,也被奕詝的话给逗笑了,是啊,在年轻能年轻的过他们两个嘛。

众人也都是轰然一笑,骆秉章此时也是开口了,说道:“既然伯涵兄,引玉在前,骆某也有一人举荐。”

“吁门但讲无妨。”

“此人乃是湖南举子左宗棠。现为臣下幕僚,此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然素来不喜八股文章,故屡试不第,但胸中韬略百万,学的是经世致用之学,其年少时拜入三湘名士贺长龄门下,贺氏‘以国士见待’,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林少穆(林则徐)也是对其颇为推崇,林公失意伊犁,途经长沙曾与其彻夜长谈,认定将来‘西定新疆,非左氏不可得’,更称其为‘绝世奇才’,受先两江总督陶澍所托,投的我门下任幕僚,名为幕僚,然臣以师礼待之,实乃旷古之大才。”

左宗棠打大名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在骆秉章说完之后,奕詝也是狂点头道:“左季高之大名,流传已久,只是未能一见,引为憾事,如今能荐此奇才,吁门,立功了。”

听到曾、骆二人都有人举荐了,文庆也是当仁不让的,说道:“自古是举贤不避亲,文庆也有一才引进。”

奕詝见他如此,也是哈哈大笑:“文尚书,有贤才,奕詝是多多益善,请速讲来。”

“臣举荐的是臣弟文祥,今年恩科进的士,现在工部办差。虽然没有什么名声,但是他是臣弟,自然知道他的才学,尤喜洋务,他曾与臣言说‘都云西夷诸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于我朝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早先臣并不以为意,然听闻王爷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论后,方知臣的这个弟弟确实是有真才学的,所以也想举荐给王爷,这世间若是说有人能用好臣的这个弟弟,也只有王爷您了。”

文祥,晚清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啊,而且更为难得是,他作为一个满清封建教育出来的就是知识分子,对于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却又一语中的的见解和看法,实在是难得的政务人才,所以奕詝自然是大喜过望,练练搓手,欣喜非常。

曾国藩、骆秉章、文庆三人都已经各自推荐自己的心目中的人才,唯独这杜受田一直是微笑不语,安静的听着三人的举荐。

奕昕见状,不免有些不解,作为穿越众,李鸿章、左宗棠、文祥的大名自然都是知道的,看见杜受田一语不发,笑而不语,未免担心这三人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就上前问道:“杜师傅,为何笑而不语,不发一言,可是这三人有什么不对劲的吗?”

杜受田连忙说道:“王爷,非是如此,非是如此!此三人微臣略知一二,自是如诸位同僚之言,确为大才、奇才。”

奕詝知道自己的这个老师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好,那就是好面子,所以见得曾国藩拔了头筹,心里不痛快,于是上前说道:“杜师傅,诚如您说的,奕詝现在缺的就是人才,您是奕詝的老师,还请老师教我。”

说完就是行了一个师礼,杜受田赶忙还礼,说道:“王爷,老夫自然给王爷备下了些贤才,就待王爷相招了。”

于是杜受田把他准备的人给说了出来,奕詝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人家要面子,好讲究,那是因为人家确实值得这个面子、讲究,别的不论,就说他准备下的这些人,就让奕詝受用无穷了。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