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对李治说:“你舅许你了,还不拜谢。”
李治心中大喜,这个时候却是不能表现出来,而是装着非常惶恐的样子对长孙无忌等拜倒。长孙无忌急忙把李治拉了起来。
“我还是担心啊,不知道外面那些大臣怎么看啊?”太宗问道。
长孙无忌高声说道:“赵王仁孝天下闻名,大臣们都是衷心拥护的,请陛下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询问就知道了,如果我所说有错,那么请皇帝陛下治长孙无忌的罪。”
禇遂良急忙跟紧:“臣原与司徒一起保赵王。”
房、李二互相看了看也跟着说道:“臣等愿保赵王。”
“好!”太宗拉着李治的手说道,“列位臣工和朕一起去太极殿。”
《清平》和《采次》奏起,皇帝换了大公服在明堂——太极殿召开大典。在京从六品以上含从六品全部到会。
唐朝大冕是没有旒(也就是没有掉的那些珠串),衮服还是以上玄下黄,正应“天玄地黄”,而不是后世电视电影里的“黄金圣斗衣”。各位大臣也换了梁冠,李治虽然没加元服,但是还是戴上了赤金龙簪,只是垂下了两束垂髫,毕竟他才刚刚十五岁(虚岁)。
太宗说道:“承乾悖逆,李泰性格凶狠,我都不打算立为太子。现在我准备在我的儿子里选择一个人作为太子,你们看谁合适呢?”
只要眼睛不瞎,脑子不糊涂,皇帝把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就差明说:“偶要立赵王。”了。
长孙无忌等几位大佬立刻出班奏对:“赵王仁孝,有大德,当为太子。”
大佬一表态,下面的马崽争先恐后,生怕比别人慢了一步。一时间歌颂赵王的马屁飞上了天。皇帝点了点头,王牛儿连忙发出喉咙里最强的音调:“制曰可!”
“万岁!”群臣舞蹈山呼。
两天后,皇帝亲自登上承天门城楼(皇城的正大门,相当于今天故宫的天安门),向天下臣民公布册立太子李治的消息,并赏赐全长安百姓米酒和肉,全城庆祝三天,公务员半休。
李治激动地穿上了赭黄龙袍,头戴赤紴,参加在太庙举行的册立大典。
至此太宗皇帝终于是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
英国公府
李世勣自从参加完册立太子的大典后就感觉不舒服,回到家里后就病倒了。
太宗忙派了医官来看,却是没什么用。
正着急,却有一个头发花白的道士倒骑着驴子在府邸前做歌:“富贵若浮云,名利浸肌骨。莫若捧黄庭,松前赏风露。”把个道情打得响。
“真人,你去别处吧,主人病未愈,莫弄耍子。”家人被这道士的行为吓了一跳。
这道士一笑:“今日特为贵主人的病而来。”下了驴来,只见他一手把那驴托了起来一摔,驴倒在地上,却不叫唤,只见他如折纸样一折几下,就把那硕大的毛驴折成一小团,放进了宽大的袖摆里。
“神仙到了!”家人吃了一唬,连忙把道士请了进去。
那道士也不谦虚进入了李世勣的房间,也不多问,把了一下脉,取出个葫芦倒了几粒黑色的药丸。顿时清香扑鼻,李家人大奇怪。李世勣被扶起来喝了下去,就地吐了一阵子,吐出两团血肉来。
“国公乃是长年淤伤,导致血脉不畅通,又受了点风寒。”那道士说道,“刚才乃是猛药去了那恶障,却没理清根本。这里有个方子可根除其症状。”吩咐拿了纸笔来,写了些字来。
李世勣的病情逐渐好转了起来,但是那方子却让李家人着急。
原来这引子里有一味“龙须”,却是找遍了长安也找不到这药。
家人忙来问那道士,那道士哈哈一笑:“可问道于御史某公。”
于是李家人就去请教。
那人沉吟道:“龙者,至阳至大,今国家之最尊莫过于陛下。龙须者,陛下之须也。”
李家人一听脑壳发晕。
扯皇帝的胡子,那可是“大不敬”啊,虽然唐朝并没有这一条,但是皇帝的身体神圣不可侵犯,更别说要拔皇帝的胡子了。这显然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太宗听说了后,并没不高兴,而是主动把自己的胡子剪了一些:“能救活我的大将军,我的胡子又算什么呢?”
李世勣一听皇帝剪了胡子给他当药,一惊之下,出了身冷汗,病也就好了。不顾家里的人劝阻,自己就去给皇帝磕头:“陛下不惜损伤御体来挽救我的命,让世勣怎么说好呢?”
“没什么,只要你忠心国家,保卫太子,朕就安心了。”皇帝说道,笑呵呵地把他拉了起来。
李世勣从皇宫出来回到了府邸,却有家人来告那道士走了,留下一简书信,落款却是“恒山果道人致。”
李世勣却想起了那年自己曾经在突厥人手里救过一个老道士,却原来是这个人。
————————————————————————————————————————
感冒了,勉强赶几千字吧。没心情查资料,写得有点粗,大家见谅。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