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凤大唐> 第九节 腥臊动缁尘 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节 腥臊动缁尘 三(1 / 2)

永安门

李泰正带着他的卫队要过去。

“站住!”门司的黄衣小吏挎横刀挡住了去路。

“大胆,你没不睁开狗眼看看这是谁,你就敢拦?”走在前面的两个侍卫早抡起了鞭子。不过他们却不敢抡下去。

门司后站出来一个人,全身明光铠甲,手里拿一把带有黄色流苏的仪刀。

“李司宪。”那侍卫慌忙闪到了一边。

李泰问明了情况也下了乘舆。

李大亮上前一拜道:“殿下大安,奉陛下旨意,特招殿下答对。”

李泰一听笑了,对侍卫们一摆手:“没什么要紧。你们在这里等候吧。”

一个小黄门过了来,把李泰带了进去。

“不对啊,这不是去太极殿的路啊?”李泰显然察觉出一丝不对劲。

“陛下在北苑观兵马操习。”小黄门说道。

李泰点了点头,新罗女王金德善去世,其妹金真善即位,高句丽的大权臣盖苏泉文跟百济的扶余义慈勾结趁机吞并新罗,新罗金氏向唐朝求救。皇帝观兵也不奇怪。

北苑鸣曲阁,李泰等候着皇帝的接见。等了两个时辰,却不见皇帝到来。

“殿下,请您等一下,陛下马上就来了。”一个守阁子的老太监说道,

李泰有些不耐烦:“你快去禀告陛下,说李泰侯见。”

老太监点了点头,步履蹒跚地就去“禀告”去了。

李泰在阁子里等得起火,不过他又不好表现出来,免得到时候自己的太子丢了可是很不划算的。

脚步声响起,门开了不是三卫而左右武威卫中的龙骧军。

“龙骧军左厢指挥使王宁道拜见殿下,奉敕命保护殿下。”一个黑壮的汉子走了进来。

“龙骧军?”李泰也不是不熟悉皇宫中的规矩,这样的“杂牌子”属于皇宫外围,怎么跑来保护他的安全而不是东宫率卫。一股子不祥的感觉涌上了李泰的心里。

本来李泰要大声咆哮,但是他心里明白那会有什么后果,黯然地坐了下来接受“保护”。

两仪殿

李治还是第一次上大朝会。

大朝会显得非常庄重,大臣们都在脑袋上扣上了乌纱笼冠,穿着宽绰的公服。文武两班分列两边,各自雁列为三排,凡在京五品以上都要参加大朝会,也叫“全代会”。前面一排基本上都着紫衣,末尾有几个穿绿衣的御史,是为殿中御史。

文班为首的房乔,武班第一是长孙无忌。

自隋唐来,“三独坐”地位超然,在三公之上的三师甚至可以坐在皇帝身旁,而不用对皇帝致礼。不过有唐一代,无论多大的功劳,还没有一个活人担任过“太师”“太傅”和“太保”。当然晚唐那些“检校太保”、“检校太尉”之类,未免是烂大街的东西,已经不值钱了。

房老头后面是萧老头,而萧老头身后是新任吏部尚书张俭,张俭后面才是中书令岑文本、侍中(门下省长官)高士廉,然后才是御史大夫、兵部尚书、民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九卿二十四司。

武将按照十六卫将军的秩序,十六位大将军,各自有两位上将军、两位中郎将,加上京畿一道的各折冲府秩序分明。最后排是回京的外地官员,只要级别到了五品也是要参加的,以备皇帝垂问。

李治并没站在朝班内,而是在后殿屏风后面“听政”。

透过薄绢屏风,和淡黄色的帷帐,李治看到了太宗那宽阔的背影。唐朝因为设榻而坐,皇帝的丹墀并不是很高,皇帝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御座后加了背靠,两班千牛卫瞪圆了眼珠子看着殿上的每一个人,手里的千牛刀随时准备拔出来,分别立于皇帝两边。

对于这次特殊的召见李治心里自然是有谱的,但是却又担心,毕竟做为一个穿越者,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而那些大大小小的“蝴蝶”会不会凝聚成为改变历史的大风暴呢,这点李治自己不能肯定,他希望历史还是依照原来的进程,这样对于他来说是有利的。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治在帷幕后面听着太宗亲口裁决一些事情。其实小的事情基本上在尚书左右丞那里就解决了,总理一级的大臣是解决很重要的事务,而皇帝大朝会当面解决的事情并不多,只有个别的极其重大的事情才会拿出来听取各位的意见,比如立太子。

然后是皇帝接见五品的外放官员,便是所谓的陛辞,勉励的话当然说几句。唐朝做官,在贞观朝那是看政绩的,每年地方官员都要被考核,连续三年得中下以下的等级的话,就会被就地免职。被免职的官员的景遇是很不好了,这个时代政府并没把交通费划入财政预算,官员上任或者解职的差旅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一旦职务丢了,收入也没有了,有的官员比较穷困只能客居而不能回乡,很多人都死在了异乡。所以唐朝官员大多有“恋阙”的情结,唐诗很多都是反应这些牢骚的。

大朝会要开的时间不一定,而这次朝会注定不寻常,太宗皇帝让各位臣子下去休息准备吃小食(政府提供),而留下了几位大臣。

“我有三个儿子和一兄弟,为了这些牵挂我才没有追随(先帝)而去。”太宗说完,就要把头往胡床上碰,长孙无忌赶忙上前抱住皇帝的腰。太宗又抽出自己的佩刀要抹脖子。这个就是砸缸爷爷绘声绘色地描绘的“自杀秀”。虽然有点秀,但是多少也包含了太宗无奈的心情。

李治也不在坐了,急忙从屏风后面跑了出来,酝酿已久的情绪爆发了,眼角含泪拖住太宗的脚:“父皇,您乃是万乘之尊,不能舍弃国家和天下臣民而去啊。”说着哭着闹着,长孙无忌也出言开导。

一边的李世勣看不明白皇帝爷们两个在闹哪出,不过也不敢怠慢,一个劲地劝慰,房乔和皇帝的关系近,也参加到拉人劝架的队伍:“陛下你有什么话好好说啊,这算怎么回事啊?”

禇遂良急忙把太宗的刀抢了过来交给了李治,而李治则叫来千牛卫让他们把刀带下去。

太宗也不再自杀了,他拉过李治说道:“我准备立赵王为太子,你们看如何?”

长孙无忌立刻开口说道:“我们一定遵照陛下的意思,谁要是有不同的意见,请让他试一下老臣的刀是否锋利。”说话间,殿上的武士做准备出击状。

房、李二人都是人精,哪里看不出蹊跷来,急忙表态,这皇帝和长孙无忌演双簧,他们又不是第一次看到,只不过这次更加“精彩”而已。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