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妇女,想吃啥菜就得种得全全儿的,你在这上头撒懒(发懒)到了收菜的时候就没得吃,所以勤快人可是掐着指头算计,这种菜种几畦,那种菜种几苗,总得这种菜和那种菜能接济得住才行。
最先吃到嘴里的是菠菜,白菜。菠菜还好,拔了就是。而白菜就不同了,为了吃的时间能长一点,乡下妇女对白菜可谓是利用尽了,吃的那叫一个精打细算啊。
一畦白菜长出来,看好长得壮实的且长得地方合适的就计划着留下,未免拔错了心疼,像谷妈这样细心的妇女在要留下的这苗白菜旁栽个树枝棍儿什么的做记号,余下的长得稠的白菜挑大的间苗吃小白菜。
就那样挑挑拣拣的,一畦白菜最后剩下十几苗,大约株距在一尺左右。
慢慢的白菜长大了,农妇们不会像大家买的白菜那样一苗苗的一下拔起来,而是每一苗撇下两三个叶子,每天撇上四五苗菜,等一畦菜全撇过了,第一次撇完的那几苗白菜剩下的外叶又长大可以撇了,就那样一畦菜轮着撇天天吃。
逢一年哪家白菜长好了主妇们还得跟间壁两邻的妇女们夸耀一下:“我今年那俩苗(那几苗)白菜,白菜苔子(白菜帮)长得巴掌宽!”
白菜吃腻的时候,葫芦开园了,碗里总算是换了一样菜。
姑妈今年在院里早早的种了三苗葫芦,后来在地里又种了十几苗。院里的葫芦将将的够自家吃,等地里的葫芦开园的时候,那葫芦可就吃不了了,乘着新鲜让女婿给城里姨妹隔几天捎上一次。
如此时间长了,姨妹叫自家女婿捎来话,说:“三民快说给你外母娘(岳母),甭往张(往来)拿葫芦啦,那些些葫芦我今年可是吃吵(吃伤)了。”
好在院里地里的豆角下来了,代替葫芦成了家里和送人的主打菜,于是谷妈地里十几苗葫芦的果实一下子没了去处。
其实去处还是有的,晒干菜啊,种那么多也是为给冬天的菜篮子做准备。所以可以切葫芦片儿,切条儿来晒,但这种方法得翻片儿,麻烦着哩,而谷妈喜欢把葫芦旋了晒葫芦条儿。
旋葫芦条需要的工具有三样:瓷片、旋床、旋刀。
瓷片也就是打破的碗找块合适的用来刮葫芦皮。
旋床谷妈用一块寸数厚、六七寸宽、尺半多长的板子,据说当时手头就这一块也就一直用它了。在木板一头的中间烧个洞把火柱穿过去。为了下边平点,谷爹把木板子接触火柱的地方掏的大了一点使火柱的小环把和木板齐平。
旋刀也是自制的,把一根筷子撇断,粗头留四寸长,断头用刀削圆后,用刀破开约1.5厘米深;把一块约3.5厘米长、0.9厘米宽的小铁皮对齐塞到筷子破口里,铁皮的宽边和筷子齐平。筷子破口的余下几厘米处用线在紧紧的缠起来,找根筷子把圆的那头塞到铁皮的环口里撑圆,这样一把旋刀就做好了。
谷妈已经旋了好几次葫芦条了,但每次谷秀莉都不在家。这个周六下午谷爹回来后,谷妈趁着洋车子在赶紧把大葫芦全摘下让谷爹带了回来,足足有十六个大葫芦,最大的那个谷妈还称了一下,足有八斤还多。
为了旋葫芦的时候第一圈不断条,谷妈把葫芦摆在院窗台等风薅(hao)一薅明天上午旋。
第二天早饭后洗完锅,谷妈拿回各样家什旋葫芦。
先在炕上铺上洗好剪开的尼龙袋,把旋床放在上头。安火柱的一头在里,板子长的这头冲着人,旋的时候坐上去压住木板。
拿回家六七个葫芦一个个的擦干净浮土,谷秀莉帮着刮葫芦皮,至于谷二姐和谷三姐学习去了。
只有谷秀莉,帮了忙还落了句数落:“这女子一会儿也不想学习!”当然,谷妈也不冤枉她,她上手帮忙玩的心思居多。叹口气用老妈准备的瓷片把葫芦皮细细刮掉,再抹去残留在上头的葫芦皮和沫子。
谷妈两手捧着刮过皮的葫芦,火柱尖儿对准花蒂处用力扎进去,这个时候要很小心才能不穿歪了,火柱尖儿出来的地方靠着葫芦柄子,如果火柱尖儿从葫芦肚子穿出来的话这个葫芦就旋不下长长的条了。
把一根筷子斜插在葫芦顶弧度处,筷子与火柱约成四十五度角。
谷妈右手拿着旋刀,手指紧捏着筷子塞铁皮刀圈的那个地方,把刀圈贴到葫芦顶插筷子处稍下边点的地方,刀口稍向左切进葫芦里。谷妈左手逆时针拨动插在葫芦上的筷子,只见一根碧玉般的葫芦绳快速的在尼仑袋上盘成个横放的“8‘字且快速的一层层摞起来的,真像是变魔术一样。
葫芦条长长的,谷秀莉轻轻捏着头盘了几下问老妈:“妈,您说够不够一丈长?”
“通帅帅的丈五也多!”谷妈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示很满意。
最外边挨着葫芦皮的那一层一根旋到底的旋完,旋第二圈的时候,葫芦条就是白色的啦,而一个葫芦最多旋三圈,即使你再想旋一圈也会因太贴近瓤子旋到葫芦籽而断条。
谷妈一连旋了三个葫芦,谷秀莉赶紧说道:“妈,您把葫芦条(把葫芦条,就是葫芦条成大波浪线的轨迹那样搭在手上,不可绕圈,否则没法搭在木杆上。)去哇,我这也尺寸不够(个头不够)不能把不能搭,我给您旋!”
“这女子,正着的不着,不着的你一瓦一瓢(叫你做的事你不做不叫你做的事你要做一做),你能会旋个葫芦。”
谷秀莉自夸道:“啊呀我是谁!我是您聪明能干的四姑娘!我一出手您就知道我能旋不能旋。您给我穿个小点的葫芦我给您旋得试试,要是旋不成今儿切了晒葫芦片儿我给翻!在再不行就黑夜做饭时候切条儿焯了吃调(凉拌)葫芦。”就是旋不好去处也找好了,想来老妈会同意她试手的,赶紧先上炕蹲在老妈身边。
看看旋下来的葫芦条已经不少够搭一竿子了,谷妈就停了手。想到这个女儿那犟劲儿,谷妈选了个小点的刮完皮的葫芦安在了旋床上。
谷秀莉坐在了旋床板子上压着旋床,拿着旋子先摆出架势来。前世的她虽然也旋过一回葫芦,但算起来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加上现在这个小身板儿,她其实真不敢打能旋好的包票。
谷妈把旋床前的葫芦条轻轻地推到一边。谷秀莉慢慢的拔动筷子旋起来,葫芦条缓缓的垂在旋床前的尼仑袋上盘成个横放的“8”字,试着能成,她加快了速度,于是横“8”字快速的一层层增加。等快旋到底的时候,她放慢速度,好了,还在火柱穿着的葫芦上留下的一圈圈凹进去的弧形的道道排列的齐齐密密的。
记得前世小时候,大人也是不让旋,孩子们只能在大人旋过三层后在葫芦靠大肚子的地方试着旋,但都是瞎胡旋。
如果把大人旋完的葫芦条再沿它们下来的轨迹重新排起来的话,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压得紧紧的弹簧;而孩子们旋完的,像是个被拉坏的弹簧。所以你说你这“低手”稀稀拉拉的旋下尺数二尺长的葫芦条后,剩下的凸凸凹凹的葫芦大人们就是个“高手”这头层葫芦也旋不成了,这就是大人不让小孩子上手的原因。
现在自己也能旋了,谷秀莉赶紧显摆:“妈您看看,不赖哇?”
谷妈拖长声音:“早看见你啦!凑合的还行。”
这边一个葫芦旋完,不等她再张罗就被搭完葫芦条的谷妈撵了下来:“去去去我赶紧的旋哇,你慢的看迟了今儿一天就干不了啦,这东西一天干不了就红颜(颜色发红)了。”
谷秀莉起身让座并放下狠话:“给您旋您不叫旋,等我学好了您叫我旋我也不给您旋!”
谷妈:“我倒稀罕得你!”
谷秀莉:“……”她只能刮皮去了。
十六个葫芦,谷妈没让全刮皮,说是怕搭的地方不够,最后谷妈只旋了十个葫芦,剩下的等明天再旋。
中午的菜就是剩下的葫芦瓤子了,这也是谷妈的老做法。葫芦瓤子丝丝絮絮的晒干了再泡那水就不太清凌,所以谷妈都是当天解决掉。
把葫芦两头的顶盖儿切成片儿晾到硬pia子(硬盖帘,放饺子、盖瓮用,软盖帘则是蒸糕、蒸馒头时盖蒸笼用。)上,剩下的瓤子破了肚儿把葫芦籽掏出去,切成大块儿和山蛋豆腐烀上。
一个夏天常旋葫芦,所以谷家的孩子吃烀葫芦瓤子也是吃得吵吵的。
葫芦条到下午的时候就得扒拉一次,不然挨着木杆的那部分就贴在木杆上揭不起来,只能揪断了。等天黑的时候葫芦条就干了,但不是干的透透的,趁着这时不会撇断,把葫芦条把成一扎长鸡蛋粗的小把子一把把的放在簸箕里,第二天再晒一下放进纸瓮里盖好。
但要是天气特别好的话到晚上干透了,通常就不收了,等晚上返潮发软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前再收就不会断条了。
干好的葫芦条隔三差五的还得晒晒,这东西糖分大,很容易返潮而且特别招虫的。
到冬天要吃的时候用水焯了换上几遍水,原本看着发黄的葫芦条回复了它或白生生或带着淡绿的本来样貌。
而焯过葫芦条的水,据谷妈叼古说她们小时候大人还用那个熬饧哩,听得孩子们直皱眉咧嘴:这样的饧能好吃吗?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