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挑选六一节表演节目的同学时,谷秀莉才意识到,半个月后就是六一节了。
表演节目的同学是在三、四年级两个班里选拔出的:五年级是毕业班,学习紧张不允参加;一二年级同学则太小。两个年级一共选拔了三十二名同学,男女各半。
四年级有十五个同学被选了出来,谷三姐也在其中。只是训练了两天后,四年级被打下一男两女三个同学,据说有一个一上场走路就一顺儿(同手同脚)的;有一个不是扭秧歌,是跳秧歌的;还有一个是扭起来直锵锵胳膊不会打弯的。老师在班里又选了三人补上了缺儿,其中就有谷秀莉。
谷秀莉看看自己其实不合格——个子低呀。但老师随即就解了她的疑惑:三年级补上的新成员有个和她差不多高的,所以就挑了她来配个对儿。
唉,这原因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谷秀莉其实并不怎么想参加活动,不是她不爱热闹:能重过六一儿童节再次体验那种加入秧歌队的骄傲、欢乐和众人的瞩目是多么愉快的事啊!
可惜,最初选拔的时候老师就说了,参加节目的人得自备衣裳:红领巾白衬衫蓝裤子和白球鞋。红领巾倒是有,可大头没有啊,那一身做新的也得好几块钱哪,要是借的话,谷秀莉想了想,没个能借的地儿。
回家告诉她妈后,谷妈有了主意:明年要到县里上初中了,白衬衫一人做上一件吧,做大点就成;裤子有冬天套棉裤的蓝的确凉裤子也还新;至于球鞋,也买大点,能穿个两年。
选出的队员放学后在村西戏台前的广场上开始训练,表演的也就是个扭秧歌,表演者手上也没拿什么道具,就跟着鼓点节奏练习步伐。
于是此后的半个月一到放学后远远近近的就听到敲鼓敲镲声,而小孩子们也模仿着鼓点儿“亲、亲得个——艺亲气”得叫唤得乐呵。
乡下地方没什么热闹,就是个狗儿打架也有围观者,何况算得上文艺节目的扭秧歌了。每日里秧歌队到戏台前一敲鼓,观众就陆续到了,大多是放学的小学生和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游手好闲的庄户人,比如谷姑姑夫妻;陆陆续续加入的也有收工回家的男女劳力。
离六一节还有五天的时候,这天下午秧歌队的队员们上了两节课,老师要求队员着统一服装正式排演,一应道具也已齐备,女孩们人手两条红绸,男孩子是两朵纸花。
谷秀莉姐妹的白衬衫几天前已经做好了,都大了足足两圈。但谷妈给把各处都缝回一圈,这样穿着还稍有点大但不是大得那么夸张了;裤子是套过棉裤的,裤腰口大了三寸多,谷妈在裤缝上方的裤腰两侧处缝回好多,这样总比在裤子开口处摞那么多好看一些。
衣着统一的队员齐聚戏台广场,锣鼓一敲,队员们开始扭了起来。
渐渐地看客们围了过来,看的人里,自然又有谷姑夫。
绕场扭上两圈,带队老师哨子一吹,队员们从离戏台较远的对面的出入口扭着进场,然后两两换位,同时,双臂平抬呈担水状,用老看客对新看客讲解的话说,就是“你看你看担水呀。”
等近了戏台,两队分开一左一右绕场扭到进场处会合,会合后的花样是十字交叉换位,到戏台前再次分开绕场会合,扭到场中分三排,前排下蹲,中排半蹲,后排站立,抖着花朵绸子用普通话喊着欢庆六一欢庆欢庆六一后就结束了。
一轮结束,同学们稍稍歇息。谷姑夫乘着没锣鼓声的空挡说:“好是挺好,就是丰收年出了秕子,叫两个打头的闹坏啦。一板钱儿高点跟后头的不配。”
谷秀莉深深怀疑,她这个姑夫是故意冲她来的,旁边的那颗无辜的“秕子”属于躺着中枪。她想狠狠的瞅姑夫一眼,但那么多人那么多双眼,哪敢实施。再说大人不记小人过,她家姑夫属于精神小人,原谅他。
只是她还是让心里制造出的齐天大圣狠掐住姑夫的脖子,大圣还有台词呢:你是李大的狗,认得谁咬谁啊!
多么喜感啊!
阿Q一出,谁与争锋,谷秀莉胜!不得不说,她的阿Q精神胜利法已经练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此后几天,队员们都是提前一节下课练习秧歌,把只能老老实实上自习的同学们羡慕得不行。
六一前一天的上午,全校师生开会,表彰三好学生。其实也就发一张奖状的事儿,连给根铅笔的奖励也没有。但在孩子们眼里这可是很光荣的事。
谷三姐也被评为三好学生,这家伙从小到大年年得奖状。谷秀莉是半途上四年级的,自然没戏。
发奖状的时候还闹出了笑话,一年级的同学王美云(哦,就是谷秀莉的表妹云云。),一年级的王美云在听到老师喊三年级的王美云上台领奖的时候忽略了“三年级”三个字,蹬蹬蹬的跑上去领奖去了。
亏得校长同志好言好语的安慰:“你还小,今天先给大同学发奖状。你好好学习,争取明年拿奖状!”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