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全家吃过饭的时候,说起了杨大哥夫妻吵架的事。怕有漏听的,大家相互问着:你听见那句有老天爷你早……你听见那句……你听见骂狼尾巴吗?于是询问谷爹谁是狼尾巴。
原来狼尾巴是谷家房后的XXX啊,他女儿和谷三姐还是同学呢。据谷妈下午从杨大妈那儿听说,狼尾巴的老婆和杨嫂子一个村,那时看着杨大嫂这女子高高大大肯定有劲儿肯定能干。哪知结婚后才知道,人家的能干是用来干架的呀。
这其实不怪狼尾巴老婆,乡下人讨老婆,身体必须健康,身量高大点那是再好不过了——你身小力薄的肯定干不动活儿呀。所以,杨嫂子的身量的确是很讨喜很能加分的。
大家七嘴八舌说笑了一通后总结了几点:
1:媒人不能当。人家两口子日子过好了没你什么事,感情不好、过得不好就怨你给人说和到一起了,不然肯定有比这好的姻缘。就像狼尾巴,杨旺明两口子一嚷架肯定就会把他提溜出来骂一顿。要是这边骂人那边被骂的耳朵发烧的话,这狼尾巴估计耳朵天天都是热火火的。职业媒人就更甭说啦,那更是说得天花乱坠两头欺瞒,不然就说合不成,那更遭人恨。
2:给孩子们说人家时候一定得问问看家长的名声怎么样。有个好家长,即使将来有矛盾,开明讲理的家长会劝告自己的孩子别胡来,该忍的忍该让的让。不开明的不闹上门帮自家孩子出气就算不错了,还敢指望来开解?所以家长名声不好的,好人家不敢和你结亲。
3:(这是谷爸谷妈说的)不管当家人(指女孩子的公婆)对你怎么样,也不能向杨大嫂那样指头点到眼窝子的骂;就是待你再不好将来该孝敬的也得孝敬,即使不能像对自己父母那样真心相待,也得把大理遮住了,最起码的孝道得实施了,不然外人得把你笑话死。外人不会说当年公婆对你怎么不好不公,你现在不孝敬他他也活该,外人只会说你现在对垂垂老去的公婆怎么不好,那么老的人多么可怜。名声坏了,就得臭三代,你的儿孙也难说到好人家。(又回到2了,好一通说教哇)。
4:不管是谁,两口子要打架要嚷(吵)架关起门来闹,开了门儿外人面前就得装没事人。像杨旺明这样的吵到外边来就是个让人看热闹啊。淹死河里笑死河外嘛,古人说得没错啊。像今天他们那儿吵架肯定心里不痛快,咱家人不厚道得看得是乐呵得不行,估计平时看他们热闹的人少不了,自家吵吵闹闹的倒是给别人增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谷秀莉心里说这年头连个电视都没有,报纸估计也就乡里、乡学校和邮递员那里各有一份。人们消闲时聚到一起,除了说你家孩子我家庄稼外也就嚼巴各家各户的那点事了。
只是第二天的时候,杨大嫂容光焕发的、笑眯眯的来还谷家的筛子、簸箕,说说笑笑的看样子倒是没什么事,不像因吵架受影响的样子,看得谷家人奇怪:夜儿个闹完,今儿就没事啦?居然心情不错!啧啧。
谷秀莉也是满满的佩服:神经足够强大,所以现在心态才能足够平和吧。
想前世的自己,和丈夫呕气以至于胃痛吃不下饭,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容颜枯败。是自己心眼太小?还是像这样吵闹出来一通滥骂反而把心底的怨气释放出来反而能舒坦了?这就是当泼妇的好处?呃,用名声换来的好处,啧啧,不敢换那,估计连爹妈那关也过不了的。而想心平气和,一是放宽心胸,再不成就是修炼个阿Q精神胜利大法吧。
重活一回,这心胸能不能宽广点换不知道,但自己肯定得继续遵守1234条的,免得被爹妈教育数落啊。
不过谷秀莉发现,此后,杨大嫂体居然在谷家迅速走红,而且一红就是好多年——虽然这时的人们还不知道XX体”这词。
例如提醒别人的时候会这么说:
“小心点,别把两盏灯端喽!”
“别把我的鞋踩了,我就那一对唱红的鞋!”
找东西的时候会这么说:
“早上谁最后梳完头的?把梳子放哪儿啦?这么多脑袋可就那一个唱红的梳子!”
就连谷爹,在家里院里寻筛子遍寻不见后也说:“咱家可就这一个唱红的筛子!哪去了?”
几天后的傍晚谷大姐忙里偷闲过来串门时,家里人自然就学(xiao)了杨大哥夫妻吵架的事,谷大姐说那实在是不算啥,她家这位堂嫂子做的事有更彪悍的事迹呀。
据说几年前的夏天,杨大嫂和住在一个院里的婆婆嚷架,第二天一早把一脚盆尿倒在婆婆的酱缸里。做出来晒了三四年的酱呀,把杨大妈心疼的直甩手。全扔了也不舍的,只好捏着鼻子把酱缸上边的酱挖出来扔掉,底下的好酱倒了个缸。好在那个被泼尿的酱缸有一条裂缝,用铁丝箍了好几道,干脆就扔了也不用心疼了。
这事一出,杨大哥的两个弟弟当下就想揍他嫂子一顿。哪知杨大嫂灵着哩,倒完尿后直接回家脱了个精光趴在褥子上不动弹了。
两小叔子气冲冲的进门一瞄,赶紧又出来了,人家那样子哪敢进去打去呀。不光不敢打,还得守着街门免得别人闯进去闹笑话。
那杨大嫂就那样趴到下午,中午男人孩子的饭还得在婆婆家吃。直到下午本家的一个婶子进去,在杨大嫂的白屁股上给了一巴掌,说让人闯进来看见不得笑话死你,给人家把衣服拿到手边杨大嫂才穿上。后来亲戚们就给这杨嫂子取了个绰号:大魔人。
几个小的问谷大姐那杨大哥怎么不管管?谷大姐说,不是不管是管不了。初初儿时候杨大哥也敢接招打架的,奈何他胆子小,打架不敢下狠手,怕打坏了,打坏了治不好更麻烦。再说要治还不是得花钱,有那钱不如给孩子们买吃的哩。
可杨嫂子人家不怕花钱呀,有一回一铁锹劈到杨大哥脚上,鞋子都砍破了,脚血呼啦的肿了好几天,走路一拐一拐的。后来杨大哥就不敢武斗了。文斗他也骂不过人家,只是个敢还嘴水平,好在屡败屡战,招招都接。
这几年那两口子不打架了,但文斗还是延续下来了,大吵隔几天,小吵一天好几回。
就谷秀莉估计,那杨嫂子身高最少一米七五,也不瘦,反倒是杨大哥看上去没老婆壮实,打不过也正常。
一番往事听得谷家人唏嘘不已,谷妈又把那1、2、3、4条翻出来跟谷大姐说了一通,直说千千万万万千得好好记住这几条,现成儿的例子,不相信就得倒霉。
此后几十年谷家的孩子们倒是都牢牢记住这几条了,不敢当红娘说媒,免得天天挨骂耳朵发烧;吵架什么的从不吵出家门去,平白让别人看戏去,并且把这些经验传给下一代。
传授经验的同时也很不厚道的把杨嫂子的彪悍事讲一遍以证明1234条的必要性,这实在是杨嫂子给大家的印象太过深刻的缘故哇。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