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目案重审后不久,四目终于承认了田鸡这个外号。从那时起,赵圣认为自己又有了一个好帮手,好朋友。对于四目来说,从那天开始,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主子。
四目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奴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太子未当皇帝之前,自己俯里的人全是奴才,等太子当了皇帝后,那些太子俯的旧人依然自称奴才。第二是因为四目认为赵圣救了他,救命之恩如再造父母。第三就是社会意识,四目自己知道,他和赵圣的关系绝对是比那些臣子们亲近,能比君臣关系还亲近的剩下主仆关系了。
四目的这种奴才意识,一直到他在几年后服兵役的时候,才慢慢的转变过来。从服兵役开始,四目就慢慢的意识到,自己是赵圣的朋友,是赵圣的战友。因为他知道,这战场上,不光是他替赵圣挡子弹,而且赵圣也会为他挡子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四目通过对三件事的思考,才使得四目在心里认定了要跟赵圣混一辈子。
第一件事就是四百米障碍比赛。由于赵圣是一个人赛他和李庸的接力,而且还胜了,这让四目看到了赵圣的强。所以四目认为,跟着一个强主子,以后的前途自然是没话说。
第二件事就是四目案的重审。本来四目案已经是结了的,可是又被唐辽义拿了出来吵,让赵圣在这件事上很气愤,时不时的都要骂唐辽义这个人不地道。而且唐辽义在重审的时候,还要求将四目收押到刑部大牢,可是被赵圣以四目只是嫌疑人,不是罪人为名阻止了。在这件事上,四目看出赵圣是一个很护短的人,是一个护犊子的人。这让四目觉得跟了这样的主子自己会很安全。
赵圣让四目有所感的第一件事用时一天,第二件事用时两天。第三件事就麻烦多了,用了好几天四目才真正的意识到赵圣在第三件事态度。
这第三件事真正的冲突时间是在四目案重审后的第八天。这天下午赵圣和往常一样,领着人到百顺楼来清算结帐。赵圣虽然会二龙戏珠,虽然算盘不一定比严芳打的慢,但是赵圣还是选择了观看,他让严芳进行最后的清算工作。
这天四目已经是第四次跟着赵圣出来清算了。在这四天里,四目总是看到一个大概只有七八岁大的孩子,一个人在街上行乞。
脚上穿的鞋早已经不能包住脚了,脚趾已经露出来三四个了,看那鞋的样子,比夏天穿的拖鞋还要凉快。裤子就不能称为是裤子,那是一条典型的七分裤,在裤子上还有几个不算小的洞,这条七分裤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现在看上去好象就是一条黑色的裤子。身上唯一能好点的就是那件上衣,说是好点并不是说这件衣服的质量和质地怎样,而是说那件上衣是他身上唯一一件没有窟窿的衣服,在上衣的窟窿处,都打上了补丁,更牛的是在一个较大的补丁上居然还补了一个小补丁。那小乞丐的手和脚已经用不上这些专用名词了,他们完全可以被统称为爪。
在已经进入冬季的时候,一个孩子身上穿着这些东西,可想而知他一天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四目好象从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好象是四目刚躲过天花时,没有一个人敢接近他,没有一个人敢帮助他。那时的他没有感到活着的幸运,只感觉到了孤独,饥饿,害怕,甚至感到了死神的召唤。
有了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感触,四目很自然的想让赵圣也帮助一下这个小孩。可是赵圣不同意,不但赵圣不同意救助,而且还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对这个小孩进行施舍。四目问为什么,赵圣的回答很简单——个人凭本事吃饭。
同样的事情,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虽然赵圣和四目一样,他们都是孤儿,但是在他们的认知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差别的出现有时是因为学习的知识,有时就因为成长的环境。
赵圣和四目对乞丐的不同看法,就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四目认为这样寄人篱下的生活是谁都不愿意过的,之所以会有乞丐的出现,就是因为社会没有给这些人提供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才导致了乞丐的出现。
可在赵圣生活的时代,乞丐已经不是指那些无法生存的人了,而是好吃懒做者的代名词。在他那个社会,不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都给人们带来了足够的劳动市场,基本上向社会提供了可以满足各个阶层,各个族群的劳动方式。只要你肯努力,你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是在赵圣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没有因为无法生存而建立的丐帮,但是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公司叫做丐帮,出现了一种职业叫做丐帮弟子。这些以行乞为职业的人,他不是因为无法生存,也不是因为社会没有提供机会给他们,而是因为他们的惰性。
赵圣的社会观是一个比较扭曲的,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守进化论法则,活着只为生存。他的社会信念就是个人凭本事吃饭,只要你有本事,你就生存下去,如果你没本事,那只能以死亡来结束。就算你是一个杀人抢劫犯,只要你能自由的活到寿终正寝,那也是你的本事,赵圣不会反对以这样生活方式生存的人。
虽然赵圣的社会观有点扭曲,但是他也是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他不反对你乞讨并不代表他赞同,他不痛恨犯罪并不代表他支持,他有自己的标准。但有的人认为,赵圣既然已经接受了别人犯罪,那么赵圣就是一个放纵犯罪的人。既然是放纵犯罪,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道德底线。可是赵圣不理这些,他一直都是这样故我,一直遵守着自己给自己规定的道德标准。
在四目看来,赵圣是一个冷血的人。但是赵圣当时说话的口气很随意,没有任何得意或者挖苦的意思。
开始是四目先向赵圣提的要求。“叶子。现在已经到冬天了,给那个小孩施舍点钱,让他买件厚点的衣服过冬吧。”
“呵呵。”赵圣开始时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说:“你还蛮有同情心的。不过我从不给别人施舍,同时我也希望你们不要给他们施舍。”
赵圣既然不同意,那就说明这事已经没有希望了。因为他们这些人手上根本就没钱,只有赵圣一个人有钱,赵圣开始答应他们说是到他们开始训练的时候才会发钱给他们,可是现在还没有任何要开始训练的意思,所以不论是他还是楚倩,他们谁想干什么事都需要问赵圣借钱。
“牛哥,你就给这孩子一点钱吧,看这孩子怪可怜的。”楚倩也看着这个孩子可怜,出来给四目的帮腔。
“不行。你现在给他钱,他就会认为,这钱来的太容易了。每天在街上走走就能有钱,那谁还去种地?谁还去打猎?谁还去养猪?直接都来这街上走走就是了。”赵圣说了一个很奇怪的理由,而且很牵强。楚倩觉得很奇怪,平时赵圣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啊。今天这是怎么了,居然和几文钱杠上了。
“可是这孩子根本就没有种地的机会。看他这年纪,应该是生下来就被家里人给扔了,怎么能有地种呢。”楚倩不是四目,她已经和赵圣很熟了,常常和赵圣拌嘴,不论是有意义还是没意义的事,楚倩都喜欢和赵圣说叨说叨。
赵圣觉得楚倩说的有道理,可是他还是不打算把自己的钱白白就给了别人,所以他只是摆摆手说:“个人凭本事吃饭。”就再也不说了。
那个小乞丐到是一个机灵的人,开始在四目向赵圣请求设施给他钱的时候,小乞丐已经注意到这里了,现在听赵圣说个人凭本事吃饭,他马上就接了话:“大爷,你行行好。赏几个钱吧。小乞丐我是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一定能凭自己的本事吃更好的饭。”
赵圣看着这个小孩乐了。有本事?问你个字你都不认识,你说你有本事?你的本事是什么?
“你说你有本事。那我考考你,如果你通过了考试,我就给提供一些帮助,如果你不能通过,那么只能说你的本事不够,所以你将会得不到任何的帮助。你觉得怎么样?”
“行。不过公子不能考我诗书,词句。我一个小乞丐,从小就出来行乞,饭有时都吃不饱。根本就没有上私塾的钱。”小乞丐很聪明,先把自己的弱项说出来。同时也告诉其他人,如果我答不出来,也是这个公子故意刁难我的,和自己的本事没有关系。
“今天不考你这些。我有别的内容考你。”赵圣想了想考题说:“我想吃街口的包子了,你到街口的包子铺里给我拿二十个包子回来。如果在我走之前,你能拿回来,我就奖励你。如果在我走之前你拿不来,或者是你拿了我已经走了,那就真的不好意思了。”
拿二十个包子?有点太为难人了吧,一个小乞丐去乞讨,最多也不过是拿到一两个,拿二十个包子,那还不得最少十个人去行乞。可是这样的等式根本不成立,一个人可能一天白送出去两个包子,可是并不代表他是在十天之内送出去二十个包子。因为十天之内这个概念,有可能是平均一天送出去两个,也可能是一天送二十个以后九天都不送了。
赵圣就是想为难一下这个小孩,如果他够聪明,他绝对能办到。小孩想了一会,然后说了声没问题就走了。
过了一会小孩就回来了,不过手里没有包子。
“公子。我已经要好包子了,可是我又怕给你拿错了,你能不能出来一下,我指给你看看是不是要那家的包子。”
赵圣笑眯眯的跟着小孩出去,然后指认了包子铺。小孩去包子铺拿包子,赵圣回酒楼继续算帐。虽然这个考题是赵圣出的,可是赵圣现在还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又过了一会,那个小孩就提了一布兜的包子来了,一数还真是二十个。
“能行。说吧。你想要什么?”赵圣看那个小孩拿回来的包子,不但数量是对,而且质量也没有问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