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早朝的时候,讨论的重点就是这近一个月来,所有大臣都再讨论的问题。关于新军的训练。今天的议题已经从怎么训练新军慢慢的讨论到谁来训练新军的问题上。
看似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其实不然,怎么训练只是提出训练方针。至于是谁训练,那就大有学问了。最直接的效果是,这个新军谁训出来就是谁,也就是说,谁去训练新军谁就会在以后的战斗中唱主角,进而可以成为离皇帝最近的人。因为谁都看出来这个军队的厉害性。
虽然今天终于提出赵圣最关心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只是轻轻的提了一下。新阶段的讨论根本就是刚开始就结束了,所以赵圣也没有表现的机会,只能明天再议了。
在赵圣想来,等一天也无所谓,反正已经到这一步了。该是自己的就跑不了,不该是自己的抢也没用。
赵圣是明显的低估了这群人的精明度。这几天在训练方法上,赵圣一改往日有一句没一句的表现,直接进入讨论的核心。从赵圣的这点表现,是人都看出,这个太子现在正在为这事用劲呢。朋友如李派就会大力帮助,敌人如二皇子派就会极力反对,中间派如文官根本不是很关心这件事。
在赵圣想来,明天反对自己的应该是以唐辽义为代表的人,他们会极力阻止赵圣插手这事。李家自不必说,肯定是鼎立支持。文官不闻不问。
可是第二天的情况完全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极力阻止的是文官,鼎立相助的是皇帝,摇摆不定的是李家,协同帮助的是唐辽义。开始的时候还真把赵圣给搞糊涂了,不过论着论着赵圣就回过味了。
就在赵圣觉得早晚都一样的那天晚上,也就是刚刚开始讨论由谁练新兵的当天晚上,这些老成精的人们就开始暗潮涌动起来了。
这几天赵圣的朝堂上的积极表现谁都看出来,这个太子是想来推荐自己练新兵。未来的国君练新兵自己用,那也不是什么错。虽然这个太子不怎么得宠,但是这个太子在蜀国的表现还真的可圈可点,尤其是在秦岭里遇到袭击后更是表现不俗,如果国家交给这样的人治理也是一个不错的事。这是中间派的想法。
作为敌对派,唐辽义是不希望看到这点的。可是一个未来的国君训练自己的军队那有什么错?他们可没有寄希望于那句个不成文的规定——质蜀皇子当国君。更让唐辽义郁闷的是找不到不同意的理由,现在唯一的理由就是储君在没有继承皇位之前不能拥有私军,可这个问题根本不能由他提出,如果他唐辽义提出这样的观点,那么他不被口诛死就是被笔伐死。
这个唐辽义虽然是个军人,但是他很重视有文化的人,他手下有一批文人幕僚。其中一个就提出向礼部尚书提供储君不能拥私军的观点,由礼部尚书来阻止赵圣练新军。这个提议马上就被其他幕僚所认同,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礼部尚书姜文闵是一个食古不化的老顽固,给他一些祖宗礼仪的提示,他就会由祖宗家法上开始反对。
这时幕僚乙说:“这计虽好,倘若皇上同意,那么姜尚书也不可能过做反驳。”是啊。人家老爸都同意了,你还有什么话说?这时幕僚丙说:“既然能找礼部帮忙,我们就不能找其他四部帮忙么?在说我们还坐拥兵部,只要我们说战事紧张,他去哪找人来训练?”
幕僚甲的思路马上被丙打开了:“没错。我们找户部说没有钱。”
这时乙也兴奋起来:“再找工部说没有兵器。”
丙也想到了一点:“没错没错。不但没钱没兵器,连马匹吃喝都没有。”
就这样唐辽义和这些狗头军师们给赵圣制造了一堆的问题。等这些方案都通过了之后,唐辽义就去通过自己的关系,给那些中间派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当然在传达的时候还不忘了威逼和利诱,像什么你们工部和户部不想想,以前是怎么对太子的,如果太子真的练成了新军,那继承大统的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你们以前可是没有少得罪太子啊,那以后太子登基了还会有你们的好果子吃么?同时,如果你们阻挡了这事,那太子最后的希望也就没有了,那以后二皇子登基,你们还不是头功一件?
最后唐辽义还不忘了以身做责,看我明天绝对以兵部无多余之兵为由回绝这次练兵。当然,这些话都是以一种隐秘的形式说出来的,以这些老成精们的悟性,只要点到为止就行了。同时这些中间派也准备在了两套方案,看明天情况怎么样,如果兵部真的反对,那么他们就会响应,如果兵部不动,那他们也就赞成由太子来练兵。千万不能被兵部当枪使了,可是到朝议结束后,他们还是有种被兵部卖了的感觉。
在第二的早朝上,一切都按唐辽义的计划开始了。当议完其他小事后,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其实在以往的朝议上议论的东西都是大臣们在下边商量好,相互之间利益妥协好的。真的到在朝堂上讲的时候,要么是最后一击,要么是履行既定计划。既定计划的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而凡是准备最后一击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击命中的效果。
不过,今天,赵圣给这些老成精们生动的上了一节课,这节课的名字就叫:绝地大反击。
“各位臣公还有何事要议?”看杂七杂八的事已经议论完了,仁德帝提醒大家该进入关于新军的训练这件事了。
沉没,死一般的沉没。今天的开局就告诉赵圣,练新军这件事情况有变。
居然没有一个人开口。赵圣等李华说话,可是李华已经听到风声了,他知道,今天没有胜的希望了,随意他不准备做无力的反抗,也就是说他和李派的人准备装死。
礼部虽然已经准备指出太子参与此事的错误性,可是太子没有说更没有表态,礼部自然是不可能自己去找话头。
兵部,你们不说我也不说,反正最后损失的是你们。
工部、户部,兵部不说我们也不说,反正我们不当出头鸟,哪边我们都得罪不起。
吏部、刑部,没我们什么事。
愣头青,没有。没有愣头青,这年头又没开科举也没办恩科,自然愣头青就出产的比较少,而以往的愣头青不是被打下去了,就是被外放了。现在能站在朝堂上的不是有自己投靠派系的,就是有两不得罪的。
皇上,昨天不是说的还好好的么,怎么今天全哑巴了?你们开口我怎么引出话头啊?
“父皇,过于昨天议论练新军之事还未最终确定。既然昨日已经议到该由谁来训新军,那么今天儿臣就推荐一个人。”赵圣看出来了,自己如果再不出声,今天练新军这事就又要退了。昨天刚过了一天这些人就都变成了哑巴,如果再过上一两天,练新军这事不就搁浅了么,那不是就前功尽弃了么。
“哦。我儿要推荐何人啊?”
“回父皇,正是儿臣自己。”
“我儿要练新军?勇气可佳。”皇帝先是称赞了一下,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接着对大臣们说:“各位爱卿,对太子的毛遂自荐有何看法啊?”其实皇帝还是想成全了这件事的,因为以前太子被自己要求要韬光养晦,总是以丑恶面目对人,这样对赵圣以后当上国君了没什么好处,皇帝现在也想通过一件大事来体现太子的能力,进而向群臣证实自己选的接班人没有错。仁德要这样做也确实有点被迫无奈,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仁德这两年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他怕自己还没有把赵圣扶上路他就去报道了,所以也想让赵圣建立一支有威慑作用的军队来保护自己。
“臣姜文闵有本要奏。”大臣们听了太子的毛遂自荐后,条件反射的先是嗡嗡了一阵。在大家还在嗡嗡的时候,礼部尚书出班上前奏本:“这练新军之事关乎国本,正是紧上加紧的事情,可是太子担当新军祭酒,恐怕身份不太合适。”姜文闵这话说的很客气,其实说白了就是你太子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份,不要做出让后人唾骂的事情来。
“姜尚书,太子以储君身份担当新军祭酒有何不可之处?”
“皇上,正因为太子是储君,所以才不合适这新军祭酒之职。这与祖制不合啊。”
皇帝一听祖制就不会说了,这个满口祖宗制度的礼部尚书太能说了,搞不搞就是子曰诗云,听着就头疼。
“姜大人此话差矣。这事根本就祖制没有任何关系。祖制和国法中根本没有规定太子不可替天子练兵。”赵圣这时还想不到为什么这个姜老头要出来找自己的晦气,没事你回去抱孙子也可以么,为难我来做什么。
看赵圣有点不识抬举,姜老头生气了。大声的说:“可国法中规定,任何人不得养私兵。”
养私兵,这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到连仁德都不敢多说一句话。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