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现代国家的崛起> 第四十五章 仁亲王的钱,胡光墉的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 仁亲王的钱,胡光墉的心!(1 / 1)

(求推荐!求收藏!)

道光帝此时已经是陷入钱堆里,深深不可自拔了,口中不停地念到:“一百六十万两,一百六十万两啊!”

奕詝兄弟两个看到父亲这般神态,就知道今天这个事情善了不了,所以暗示了个眼色给李全忠,李全忠会意,便就叫房内伺候的小太监们全都退了出去,自己一个人在房内伺候。

道光帝此时也没有发觉什么,就是一个劲的自言自语。

奕詝此时便上前说道:“皇阿玛,不知今日招儿臣来,有什么事情?”

道光帝也不知道如何开口,总不能说,儿子,老爹看中你的营生了,你麻溜的交给内务府吧。所以,也是一时间喃喃不知如何开口,但又是实在放不下账本,才几天啊,就卖了一百六十万两白银,这样下去,国库都比不上一个药房的收入了。

奕昕见状,也知道给个梯子给道光,就说道:“皇阿玛是不是觉得回春堂的营收颇多,想交给内务府打理。”

道光帝心想还是小儿子懂事,直接给解了围,所以,也是说道:“朕正有此意,所以叫你们两个来商议一下。”

奕詝心想,果然如此,也不接话,反问道:“敢问皇阿玛,此药粉是民生所必需吗?”

道光不知道奕詝心里有什么想法,但也只能说:“此物乃是救命之用,非是民生之必须。”

奕詝又问道:“非必须之物较之必须之物,哪个更值钱?”

道光道:“当然是必须之物更值钱了。”

奕詝这才说道:“想那盐铁乃是民生之必须,所用之广、所需之多,不可估量,为何交由内务府打理,岁入库银不过二百余万两,较之于儿臣的青霉素药粉,儿臣不过十数日却能收银一百六十万两,敢问皇阿玛,您说是应该交给内务府,还是不应该交给内务府?”

道光帝被他这么一反问,也是被问住了。道光心想是啊,内务府啥德行自己还不清楚,是吃嘛嘛不够,干嘛嘛不行的东西,要不是自己皇宫上下还有一帮子皇亲国戚要靠着内务府养活,自己就早想把内务府给撤了。

奕詝接着又说:“皇阿玛一生节俭,一年到头,为了省银子,就连新衣服都没有置办过几套,可内务府上下却是中饱私囊,有民谣为证:“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哪天皇城根下出现一户暴发户,房子是新盖的、院子里新栽了树苗、墙上挂着现代人的画,那这户人家肯定是内务府的官吏。内务府上下,“视中饱舞弊,如奉明言”,贪赃腐败得就差公开往家里运官银了。就如此之机构,皇阿玛还想把这座金山交给这帮蛀虫么?”

道光被奕詝这么一说,心里也是动摇了。可是自己缺银子缺的狠,要是不交给内务府,自己怎么才能把银子弄过来呢。

奕詝知道道光的心思,所以就说道:“其实,儿臣挣得这些银子都是皇阿玛的银子,只不过是儿臣代管而已,既然是儿臣代管,就不劳内务府了。不如这样,皇阿玛,儿臣将这回春堂的股份分作十份,皇阿玛占三分,每月月底,由内务府来查账领银子,这样既免了内务府从中查收营收,又能让皇阿玛把银子领走,您看怎么样?”

道光帝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当即准了。

奕昕又马上说道:“皇阿玛,让内务府来查账领银子,当然得派个信得过靠得住的人,不要来一个蛀虫,到时候儿臣把银子给足了,反倒让他到御前告儿臣一个贪墨的罪名。”

道光帝想了想也是,所以就问道:“你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

奕詝连忙上前说道:“镶蓝旗的肃顺就是个很好的人选,一来他是皇室宗亲,是咱们家里人,自然是帮着皇阿玛的,二来这个人品行良正,素来反对贪腐,且为人孤而不党,三来现在也是内务府奉宸苑卿,是内务府的职差,由他来与儿臣等沟通办理,最是妥帖。”

道光想了一想,这个肃顺真是个最合适的人选,所以也是当即准了,要他们从今天起就这样实施,并且马上就要交代他们先把这一百六十万两的三成例银交了,道光帝现在是穷怕了。

就这样在当即付出了四十八万两银子,外加以后三成利润的代价下,终于把这座金山给保了下来。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他们虽然是亲王,但是毕竟根基太浅,还都不过内务府这个巨头,只得慢慢的来。

回到了恭王府,伍天豪早早的就在府里等着了,奕詝、奕昕见他候着,就问他:“事情办妥了?”

“回王爷,早早的就办好了,各个行商、会馆的头面人物,草民都去了拜帖,咱们自己的一些重要官员也都约好了,就等王爷正月十五一过,过府拜见了。”

“他们有什么反应?”

“王爷,那是叫一个积极踊跃啊,咱们自己人自不必说,就单单说那些行商、会馆,听到这个消息,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这档子买卖他们营商日久自然知道其利润有多厚,王爷有此意,他们自然是趋之若鹜了。”

“那就好,那他们有什么顾虑吗?”

“要说顾虑,也不是完全没有,商行和会馆那边,他们倒是担心一点,就是这个股份能否长久,尤其是内务府,要是内务府插手其中,那他们很是担心了。”

“这点无妨,若要是完全避开内务府,那是办不到的,但是也是向皇阿玛讨了旨意,内务府每月只来咱们这里领走三成利润,绝不插手具体的运作。”

“若是如此,倒也没有什么,虽然损了三成利润,但也是买个长久平安。”

道光二十六年的春节和往常一样,照样的歌舞升平,照样的华彩飞扬,要说不一样的就是回春堂门前的那条长龙,自打回春堂开业那天起,这条长龙就没有消失过,简直都快成了京城一景了,南来北往的客商都会驻足观看一会,有点头脑的还会找人打听打听怎么回事。

胡光墉也是其中一员,早早的他就收到了伍天豪的书信,里面说仁亲王有意想要与他见面。他本是一介草民,蒙得好友相邀,又是亲王相请,他哪里敢托大,连年都没有在家过,快马加鞭的往京城赶来,好在京城也有他阜康钱庄的分号,虽然路途困顿,但是也是衣食无忧,有个歇脚住宿的地方。

他甫一进京,就知道京中有一奇观,便是这个回春堂的长龙,一来除了灾荒年间施粥,否则这种排长队的买东西的景观,他是活了这辈子也没有听说过的,二来也听说这家回春堂硬气的很,都说是和气生财,但是这个回春堂偏偏不是这样,反倒是四处给顾客脸色看,反倒是生意日渐日的好,越做越红火,委实让他想不通,所以便就亲自来到了回春堂,看一看究竟。

到了回春堂他仔仔细细的观摩良久,他本就是日久行商的人,看到回春堂前虽然长龙大排,但是丝毫不乱,有安保维持秩序(之前都兴阿他们看了一两天之后,奕詝眼看也不是事,就专门另行组织了一支由退役老兵组成的安保队伍),安保虽然看上凶恶,但是只要守秩序却也是秋毫不犯,在这腊九寒冬的还有热姜汤、小炭炉相送,美其名曰“排队礼”,进到里间虽然药房陈设相当简陋(就卖一种药,别的还没来得及卖),但是各个伙计都各司其职,收银的收银,派药的派药,坐堂的坐堂,迎客的迎客,礼客的礼客,更有一个所谓大堂经理照顾四方,丝毫不见混乱。只见顾客由迎客的领着去见礼客的,礼客的拿着一个拍好,去见坐堂,坐堂的开好单子,又让领着去收银的那里交钱,交完钱开着一张凭证,拿着凭证又去派药的那边领药,一路顺畅无比,有个别闹事,都叫领客的领到大堂经理处,寻了一处私密隔间处理去了。整个大堂与外间比起来,丝毫不见吵闹,整个流程行云流水,顺畅无比,委实让胡光墉是大开了眼界。

胡光墉是刚刚进京的,不知道这个回春堂的底细,当下从回春堂出来,就来寻伍天豪,见面行礼完毕后,便就将这回春堂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一一说与伍天豪听。

伍天豪也不插话,微笑着听他说完。

胡光墉痛痛快快的把自己想说的都说了出来,刚开始他还没注意,只见说着说着就发现自己一个人在说,便觉有些不对劲,就问道:“睿行兄,你也是老商,为何对于回春堂的一切丝毫不在意啊,这不像你老兄的风格啊?”

伍天豪听他相问,变就哈哈大笑起来:“雪岩老弟,若是这回春堂有意让老兄参股,老兄可是愿意?”

胡光墉听得这么一说,立马说道:“若是真有此机会,胡光墉定然是欣然同意,只是这回春堂如此行事,只怕是来历不小,我胡光墉区区一介草民,哪里有这天之幸运哦。”

伍天豪更是大笑起来,笑的胡光墉一头雾水,见他蒙在鼓里,不知所谓,伍天豪也没有继续瞒下去,实情相告道:“这回春堂便是由仁亲王和恭亲王合伙开的,老兄我也有一成股份。之前天豪过路安庆进京,为的便是此档子事情,只是当时还没有与两位王爷定契,所以不好说。如今事情定妥了,而且两位王爷也有意扩股招商,并将这扩股之事全权委托于我,所以为兄第一个就想到了你,早早的派了快马安庆寻你,没想到,你自己倒是找上门来了,这样也好,省得迁延时日,误了好事。”

胡光墉听到有这等好事,自然同意,又详详细细的问了一遍事情的经过,伍天豪将所有的实情一一告知,半点隐瞒全无,听得胡光墉是频频点头,对两位王爷是佩服不已,尤其是听到这两位爷是如此注重契约,便知道这档子生意即便是亏了,他也是心甘情愿的,更何况是这稳赚不赔的营生。

胡光墉当即就问道:“睿行兄还请了哪些商号?”

伍天豪也是不讳言,说道:“京城八大商行、广州十三行、晋商乔家、江浙会馆、江右会馆、闽商会馆。”

胡光墉点头称是道:“如此甚好,京城八大商行是潘相的人,广东十三行唯老兄你马首是瞻,晋商乔家是票号翘楚,江浙会馆代表的是丝商、盐商,江右会馆代表的是瓷商,闽商会馆代表的是海商,如此一来若是都能入股,便也不怵有谁敢在这个上面做文章了。看来,仁亲王所图非小啊!大气魄、大手笔啊!”

伍天豪,也是频频点头,说道:“不瞒老兄,这个回春堂只是恭亲王手中计划的一个发端,接下来才是王爷所要玩的大头,就看老弟你有没有兴趣了?”

胡光墉也是豪气顿生,当即表示愿意。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