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榴花照宫闱(四)
贞观二十年春
太子李治的婚礼正式举行。
国储娶元妃,那是非常隆重的典礼了。李治几乎是晕乎乎地被人拥着进行程序化地穿衣,行礼。
当然唐朝的婚礼是在下午举行,白天是给李治行冠礼。
三加冠后,李治开始束发成人,正式冠以远游冠,身着五花团龙袍,拴和田玉带。皇帝笑呵呵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群臣纷纷上表祝贺太子。李治跟着李世民在两仪殿接受了百官朝贺。
一时太乐的乐工纷纷展现自己的技艺,殿上百鸟集结,起起落落,却是来自拂林的僧人所献的百鸟朝贺,加之诸乐班的口技,波斯化人的吐火、飞刀和柔术。整个一个唐朝嘉年华会。
到了下午便是举行婚礼了。
因为是国家重典,由禇遂良代表亲自去王家。
王仁裕去世,由王琏的叔父王仁用代表父家客气地接待了太子的使者。
柳氏叫侍女和陪嫁丫鬟拥着全身青衣黄裳吉服的王琏出了西房,还没有盖头,只是在珠冠上定一方白纱罗帕,表示对离开父母的不忍。
柳氏站在台阶上对女儿进行仪式性的教育,大致的内容就是有妇德要辅佐好太子做一个好的太子妃。说着说着柳氏忍不住哭了,心里激动啊,旁边的贵妇人不顾脸上的敷的粉往下掉,纷纷出言劝解道,说的都是好福气啊之类的。
新娘子哭了几声,便由女官扶着等上了婚车。
这个时候太子李治也走完了程序和王仁用等女方男性长辈谦虚一番。因为他身份尊贵,本来按照北朝风俗本有妇女持棍驱打新郎的风俗,不过太子谁敢揍啊?因此也少了些欢乐的气氛。
李治看着自己身穿一身黑颜色的吉服,心里直骂娘,虽然他对这些有心里准备,但是以前见惯了穿得大红袍接新娘子,初唐的新郎官就显得“灰土”了很多。最让李治不习惯的,随着队伍来的乐队、鼓吹和仪仗队自然是不少,不过迎亲的队伍却安静地出奇。原来初唐婚俗秉承汉晋风范,不吹不奏。反而是民间黎民根本不管这些,大吹大擂,好不热闹啊。
李治也坐上了婚车,整个送亲队伍清一色的冷色调,又不吹又不打,活象葬礼。不过想想后世某哲人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拿到这里也能勉强品出几分哲学的味道来。
整个迎亲队伍在长安城的御街行走,羽林军早早就封了街,那些百姓只能在楼上悄悄开开窗户,偷偷地看着这支队伍。
李治坐在车上忽然生出一副革命烈士奔赴XXX的感觉来,“老子好不容易成了太子,两辈子做人头一次结婚,怎么整成这么追思会了。”
队伍到达朱雀门,有宫中官员引导进入王城。
送亲队伍到达了承天门,却见长孙无忌穿着黑色吉服,头戴卷梁冠肃立门前。
这个时候新婚夫妇可不能自己,必须随着赞礼官的指导行进。
太子夫妇下了车,跪在地上,接受代表皇帝的长孙无忌的祝福。
“请圣安!”李治夫妇听完了圣旨才起身。
按当时风俗,新婚的时候新娘子除了丈夫是不能和任何男子见面的,尤其是外舅(丈夫的老爹,当时称外舅。老帽认为这个制度很有必要,如果李隆基同志严格照办不会纳玉真娘子鸟,挖哈哈)
然后李治夫妇登车继续东行向青宫行进。[老帽按:东宫,别称青宫,chun宫]
穿过嘉祥门,便进了东宫。
在天佑殿前搭建了一个巨大的青布帐篷,俗称青卢。新婚夫妇必须在这里度过他们人生的第一晚。
门口摆设着炭火盆,八个侍女端着八个盘子,里面都是各色的谷物。
礼官取过来一丈青色的绫子,中间拴着一面铜镜,李治头戴衮冕(有旒,天子十二串,太子九串,前短后长)持一端在前,王妃持一端在后。一前一后跨越了炭火盆。
夫妇二人进入了青卢,里面铺着价值高昂的波斯地毯和西域的锦罽,两张青色软垫那显然是夫妇两人的位置。
待二人坐定,则礼官宣布进行下一步合卺。
好家伙,还真的取了葫芦来,是个镶嵌着珠宝的富贵无比的葫芦,李治认识那些红色的宝石,那些是石榴石和祖母绿,镶嵌成盛开的石榴样子。
石榴多子,寓意夫妇结婚后能多快好省地生,生得越多帝国也越兴盛。
待李治接过葫芦发现这居然是玉雕成的,真是不近看难分真假啊。
接下来当然是喝交杯酒啦。
然后是侍女分别把那八样谷物放在夫妇面前。
李治一样拿一点念到“国泰民安乐”,新娘子也照样做只是念的是“风调雨也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