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大帐
太子李治甲束装扮立于帐中,两旁是参战大将。
“带高延寿、高惠真。”李治朗声说道。
高延寿和高惠真被牙兵押解了进来,看到营帐里杀气腾腾,高延寿脚发软,而高惠真眼睛瞪的大大地。
“跪下!”牙牌将厉声喝到。话到拳头也到了,一个鸭子浮水,手一抄,强性把二人压得跪在了地上。
“胜负已分,你二人还冥顽不灵,还真想陪伴泉氏到黄泉不成?”李治忽然一拍案几厉声喝道,“把这两个侍奉佞贼的混人拉出去砍了,为天下忠义者戒。”
“兀那鸟唐童,杀便杀,怎地泼污水?”高惠真高声抗议道,“我们并不是混人。”
“我大唐此来正是讨不臣泉氏,可笑汝等阻挡天命,而天不庇佑,汝等不是是非不分的混人又是什么?”李治问道。
“汝等不道,侵夺我国土黎民,我等正是为国出力。”高惠真高声叫道。
李治冷哼道:“玄菟、乐浪两郡自汉以来就是我天朝属地,汝等趁中原糜烂窃取数百年。我大唐承晋祚而为天下主,岂容尔等东夷小儿浸润膏腴之图。齐桓报九世祖之仇,而天下莫责之,我等不过收复旧山河伐不道,有何不可?若肯归附,则天家自容汝等无礼。若螂臂挡车,则天兵之下,叫你千里山河尽赤,汝族无复立天地间。”
高延寿制止高惠真说道:“我等败军之将,不敢乞活,但愿殿下勿伤我军民。”
李治点了点头:“王师乃仁义之师,文明之师。只要真心归附,寡人定会善待如大唐子民。”话题一转:“便是二位要走,我也不挽留,来日还可阵上相见。”
来日,呵呵,此战消灭高句丽北境主力,高句丽根本没办法再组织起有效的军队了。再说损失这么多人马,难不成说两句话就可以抹过去了吗?李治想也不用想,盖苏文绝对会用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来暂时维系他那已经开始动摇的威信。
“我等愿意归附。”高延寿虽然那勇气比高惠真不如,但是考虑问题比后者全面,现在他们要想活下去只能选择归附唐人,而更长远的是假如唐人占领了高句丽还是需要一批高句丽人来维持局面,那么他们可以趁机获取一些力量,在某个时候也许就能“复国”。
尽管高惠真很坚决,但是他素来佩服高延寿的思维缜密,而来时高延寿也给他陈说了一些厉害。所以只好默认了。
李治大喜,命人解了他们的绳索。
李世勣出面请太子兑现他实现对将士的承诺,把这些战俘做为奴隶分配给战士们。
“茂公将军,不是我不兑现承诺,只是如今这些人成为我大唐的子民,我不忍心看他们成为别人的奴隶。但是赏赐是不会少的,我答应将军按市价折换成钱发给士兵们,这笔钱从内帑出。”李治说道,“这个陛下也是这么说的,还请将军转达各位将士。”至于俘获的金银,李治不取一点,全部分配给各位将士,还有一些俘虏的高句丽女子,也都赏赐给那些将军们,自己不取一个。顿时大家喜笑颜开,心悦诚服。
“寡人想见一见立功的将士们。”李治提议道,“寡人想和他们一起吃饭。”
第一位进来的是一位矮壮的汉子,年纪四十来岁,如果不穿战甲,分明就是一位农家大叔嘛。
“殿下,这位是……”李世勣正要介绍,却见李治摆了下手。
李治哈哈一笑:“寡人认识,这位肯定是让吐蕃心惊肉跳的‘松州牯儿’牛进达牛将军。”
牛进达虎声说道:“中郎将牛进达见过太子。”这位老兄资力很深,是跟秦琼、程知节一起脱离王世充改投李世民的老人,但是他的名声显然不如秦、程二人大。当年弃宗弄赞向大唐示威侵占松州,这位老兄带领党项杂羌打了吐蕃人一个反冲锋杀了一千多吐蕃兵,让吐蕃人提到他的名字都发憷。弃宗弄赞对部下说:“松州牯儿犄角多,无事千万莫撩拨。”,他是李道宗一系的人马,又是秦王府旧人,李世勣把他列到第一真是煞费苦心。军队里也是论资历,老牛这么长时间不得升迁,一方面是他脾气臭,二来是唐军牛人实在太多,现在总算熬了出来。
“这位是左府军将军史弘义,前隋太平公史万岁之孙。”进来的是一位干瘦,而骨骼奇大的中年人,原来他就是隋朝牛人史万岁的孙子。
“忠良之后,名将之家啊。”李治感叹道,到这个热血奔腾的年代牛人见得太多,让李治都有点麻木了。他就想不通为什么这个时代牛人怎么一抓一大把,真是个英雄的时代。想想后世窝囊宋那些所谓名将,比起眼前有几个能比得了的,便是岳飞生在这个时代也不过平淡无奇。
李治对这些人都温言抚慰。
“寡人那人在山上看到一白袍将军奋力杀贼,不知道是何人啊。”李治故意问道,那位高宗的救命恩人,在李治原来的时代的名声盖过了更牛的牛人“二李”。
一位穿着白色铠甲的校官进了来,鲜血溅在身上还没洗呢。“戏肉来了。”李治强做镇定。
“折冲校尉薛礼见过殿下。”薛礼单膝着地。
“哈哈,”李治站了起来扶起了薛礼,一看,果然是个伟丈夫,年纪却是不大,接着便按“历史”按部就班地上演“脱口秀”:“吾不以得城池喜,而独喜得将军。”提拔薛礼为中级军官游击将军。
然后是李治来这个时代做的最可怕的事情,坑杀三千黑水靺鞨士兵。
所谓“坑杀”,《左传》就有记载,原做“阬杀”,并非是后人从字面理解的活埋(汉字简化后很多不同的字归并同类项,所以要认真研读史书最好选择繁体字版本,当然一般人没这个必要),而是把人枭首(砍头),然后把尸体层层堆砌起来做成封土,也就是“京观”。但是史学家有自己的态度,对于正义之争便记“京观”,不义做“坑杀”。到后来出于人文主义关怀,大家对这样残暴的方式都持否决态度,统统记为“坑杀”。
所以要坑杀这三千黑水靺鞨,并不是李治丧心病狂,而是意在阻吓黑水靺鞨继续追随高句丽人,这些靺鞨蒙昧未开化天性残暴,在抢劫在唐朝军队的高句丽人里凶名显赫。高句丽人还多少受了文明熏陶,懂得收拢人心,而黑水靺鞨士兵则是一个个食人生番。跟他们讲礼仪肯定是没用的,而且这些人不好管理,一旦出现状况,整个局面就糜烂了,所以干脆李治下达了屠杀令。
虽然几次李治想吐,但是他还忍住了。
将领们对这为年轻的太子更是佩服,如此场面居然不变色。
而高句丽俘虏一个个手脚冰凉,他们当然熟悉当年在击败了隋人后,他们的父辈就是如法炮制,把隋人士兵统统屠杀筑京观。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几十年后又转到他们自己身上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