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直愣愣地盯着惠能手中的馒头,嘴唇微微蠕动。惠能见状,举起手中的馒头,试探性地问道,“你想要馒头?”男孩抬起头望着二人,眼神中充满迷茫。惠智在一旁问道,“刚才在村头不是给过你馒头,为何还跟过来?”
男孩突然面露凶光,冲过来抓住惠能的手猛咬一口,顺势抢过馒头就跑。惠智赶紧过来,见那手上整整齐齐一排牙印,鲜血直流,便从路旁采些草药给他敷上。敷完药后,朝着男孩跑去的方向,悻悻地说道,“此子既贪心又歹毒,真是罪过!”
回到法净寺,惠智急匆匆地禀道,“禅师,快看看惠能的手。”智远面色平静,语气平和道,“惠能,你跟我来。”智远带他进到一间禅房,墙壁上布满壁画,惠能盯着精美的壁画观赏。在一副壁画前,停住脚步,久久观察。智远在身后笑道,“老和尚果然没看错人。”惠能指着画中一恶人问道,“禅师,为何这画中人似曾相识?”智远望着那幅画,说道,“汝且听我讲一故事。”
大约在200年前,莲花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无战火之忧,犹如世外桃源。一条天沟从山间穿过,支撑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灌溉。有一天,一个受伤的逃兵误入村子,村民们采草药替他疗伤,轮流请他到家中做客。逃兵谎称自己是将军,在一场战争中与士兵们走散,将来士兵找到这里定会重谢村民。村中几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找到逃兵,希望日后能跟他一起上战场。逃兵爽快地答应,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战争经历。还有几个村民干脆放下手中农活,整日好酒好菜招待逃兵,期盼到时候能多分些赏赐。
渐渐的,逃兵对好酒好菜没了兴趣,几个村民商量之后决定把村里的寡妇抓来。待逃兵享受之后,几个村民又轮流睡了寡妇,心中大呼过瘾。村子里的人知道后,无不敢怒不敢言,害怕得罪了“将军”招致杀身之祸。心想着只要“将军”快活,将来多给点酬谢,这寡妇受点委屈也值得。殊不知,养虎为患。逃兵仗着身强体壮和身边一众游手好闲的青年,横行霸道,奸淫妇女,欺压村民。终于,村民们忍无可忍下定决心除掉他,以毒酒款待逃兵,又将其抛尸荒野,任野兽咬的尸骨全无。
然而,村子却再也恢复不了从前的宁静,奸淫妇女、强抢粮食、相互斗殴之事时有发生。没过多久,那条天沟突然干涸,村子里一下子失去水源。连雨水也变得极其罕有,农作物相继枯死,村民们合力打下一口水井勉强维持生活。世世代代,受困于穷山恶水,好似活在人间地狱。
“这画中恶人便是那个逃兵?”惠能问道。
“正是!那逃兵历经六世轮回而怨恨不消,如今仍在莲花村中受难。村民们欺他一世、辱他一世、逐他一世、骗他一世、笑他一世,如今化作童子在村中受罪。村民们既不能原谅他,也对外人心生怨恨,同样无法摆脱轮回之苦。”智远一脸慈悲,惋惜不已。
“咬我的男孩可是那逃兵转世而来?”惠能仔细回想那男孩的模样,恍然大悟道。
“正是!此童子甫一出世,父亲便从山上摔落而死,母亲乃200年前的寡妇转世而来,自小对他百般虐待,此子靠吃野草树根方能活至今日。因前世被野兽咬得尸骨无存,今生摆脱不了撕咬之苦,方才控制不住咬人。罪过,罪过!”智远双手合十,双眼微闭。
“敢问禅师,如何才能消除众生前世罪孽?”惠能感同身受,请教道。
“唯有修行无相忏悔,灭前世、今世、后世三世罪过,令得身业、口业、意业三业清静。”智远一手抚着壁画,作慈悲状。
“所谓无相忏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前因后果,生死苦海,永世不得度。”智远又为其解释道。
“求禅师传授这无相忏悔之佛法,惠能愿往莲花村度化。”惠能跪地行礼道。
“汝且请起!汝不懂佛法,又无比丘身;此去法施,凶险之极。和尚尚有三个问题,考验汝造化如何?”智远说道。
“禅师请问?”惠能席地而坐,双手合十问道。
“汝于布施时,心中做何念?”智远提振嗓门。
“惠能感念众生之苦,布施无边。”惠能启道。
“汝与惠智相比,福德如何?”智远问道。
“惠智比丘布施数载,所施之物与受者不计其数,弟子岂敢与之相比?”惠能答道。
“那和尚再问汝,众生皆苦,而佛祖功德圆满,云何圆满?”智远又问道。
“惠能愚钝,请禅师明示。”惠能思索良久,不解其意。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惠智虽布施数载,却执着于自身的福德,执着于所施物之众寡,受者之多少。此乃有相布施,非布施波罗蜜,有何功德吗?汝于布施时,能感念众生之苦,布施无边。不执著于自身的福德,不执著于所施之物,虽未圆满,却远胜于惠智。佛祖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众生苦无涯而福德亦无涯,可谓之圆满。”智远为他解说道。
“禅师,佛祖于布施时生清净舍心,心已圆满是谓功德圆满。”惠能感悟道。
“如是!正如你见那童子穷苦,生施舍之心。世人见是童子之抢夺,和尚见是布施之福德。汝且用心铭记,和尚便为你说这无相布施。”智远敷座而坐,双手合十,念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毁,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毁,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毁,永不复起。”
“惠能铭记!”惠能听悟道。
智远禅师又说道,此莲花村之所以名莲花,相传乃是天沟中长出一朵清净莲花。观自在菩萨于莲花之上,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赐名曰“莲花”,此村故有世外桃源之福佑。如今天沟枯竭,莲花不生。村民若能破除愚迷,消除恶业,清净莲花便会从水井之中长出。汝便可功成身退,复归和尚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