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重生之平凡生活> 第六十二章 深秋节谷姥爷驾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深秋节谷姥爷驾到(1 / 1)

庄稼人的日子,一生是一年的复制,一年是一生的缩影。

谷家也不例外,日子和从前没有什么不同,真要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也就是秋收完了姥爷来了。

谷姥爷今年七十七岁,尽管还是深秋,但老人已经穿上了棉衣,一身黑笨布棉衣裤外头也没有套单衣,炕沿下的地上放着一双黑色道绒旧棉鞋。

姥爷头发花白,略略有点谢顶,头部左侧的地方有一个约一厘米深的圆圆的弹坑,那是本县解放时谷姥爷被抓当民工修城墙时留下的,当时老人险些丧命。

大约是年轻时候苦重,老人的身躯佝偻着驼着背,纵是如此,从背部弯曲的长弓和长长的双腿也依旧能看出老人年轻时必定是个大个子。

谷姥姥去世已经十年了,谷姥爷和唯一的儿子住在一起,谷舅舅两儿两女四个孩子,前世的谷妈说过,舅舅和孩子们有点好吃的先紧着谷姥爷吃,很是孝顺。

在谷秀莉关于前世的记忆里,姥爷八十七岁去世,自谷奶奶去世后每年冬天老人会来谷家住上四五十天,然后到谷姨姨家也住上那么久,到了过年就回儿子家,免得被人笑话有儿子还得在女儿家过年(乡下地方的人们,有儿子的过年、过中秋节一定要在儿子家,不然会被人笑话不讲究)。

谷姥爷和谷奶奶不一样,谷奶奶一来耳朵沉,和人交流不方便,二来她老人家耳朵好的时候也不爱多说,所以一直以来谷奶奶是什么事都不过问的。

谷姥爷就不同了,诸如今年黍谷碾了多少,土豆刨了几袋,豆子颗粒饱满不饱满,够不够吃用花销,葵花籽粒大不大仁儿满不满,粉面磨出来没有,地里的葵花杆子拔倒没有等等的都要详细问问,不光问谷妈,还要问孩子们。

谷秀莉姊妹前世时候啥事不管,所以每年都会被姥爷考倒了,不管问谁、问啥答案都是三个字“不知道”,那时姥爷就仰头“哈呀”一笑说:“这伙孩子啥也不管。”

所以那天谷秀莉放学回来一看见姥爷来了就乘着谷妈在院里的时候把家里的收成又问了一遍,得到的答案和自己记得一样的时候才松了口气。转头她就告诉三姐:“姥爷肯定要问这的,你要不要记一下。”

于是等谷姥爷问几个外甥女家里收成的时候,几个孩子都回答正确,这算不算作弊呢?

前世的时候大家也没有多想,只以为姥爷是想知道家里的收成。重活一回,谷秀莉觉得姥爷之所以要逐个儿的考外甥们这个,估计是想看看孩子们操不操这方面的心,关不关心家里的情况,关不关心父母吧。

谷三姐收秋时穿的鞋子因为有点小加上穿的时间太久大脚趾处破了个大洞,就让谷秀莉给缝补一下——这点针线活儿不用谷妈这么好的裁缝。于是那天她就张口请谷秀莉帮忙补鞋。

谷秀莉在破洞处的里面垫了点布,用锁边的针法一圈圈边减针边锁的把洞补上了。等补完了,谷姥爷特特的要过那只鞋子对着阳光细细的端详了一会说:“补好了。”

因谷秀莉烩菜时候倒的油多烩出的菜香,所以姐弟们都喜欢让她来烩菜,礼拜六那天二姐回来,她就做了二姐爱吃的土豆丝烩腌葱叶儿。那天晚上姥爷喝完稀饭特意的夹了一筷子菜尝了尝,说“挺有味的。”

而平时晚饭的时候,老人都是喝碗稀饭就得,腌菜烩菜什么的一口都不吃,说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晚上吃了肚子难受。

就此谷秀莉想,姥爷肯定是想看看小一辈的身手如何,是不是勤快能干。老人家心疼女儿,小一辈要是能干的话大人自然能轻松点。

结合前世的谷妈在听到大姐的女儿会做饭能给大姐帮忙时候的欣慰模样,谷秀莉觉得自己知道真相了。尤其在谷秀莉请假帮她妈磨山蛋的时候,姥爷说:“这女子倒是啥都能行。”谷秀莉更是确定了这点。

话说谷秀莉听了姥爷夸奖她烩菜有味心里窃喜:姥爷可是会做席面的大厨啊,能得他老人家一句赞那说明她这烩土豆丝的手艺可是不错哇。此后谷秀莉就觉得自己最拿手的菜就是烩土豆丝儿了,咳。即使后来大家都说她炒的菜挺有味的,而她也因为炒菜没得过大厨姥爷的夸奖,就是觉得没烩土豆丝手艺好。

谷姥爷喜欢喝点酒,但老人家一顿只用三钱的小盅倒上一盅儿,一顿饭吃完了一小盅酒也抿完了。再让多喝老人也不应,或许姥爷就这三钱的酒量?

上年纪的老人背上痒痒自己也探不着,谷姥爷背上痒痒的时候,就是谷妈要给挠背他也说不用,他自己在院里的柴禾堆找了根光滑点的树枝撇下尺数长一截,在玉米堆上拿根玉米棒子剥下玉米粒儿,把玉米轴子上容易起来的红绒绒用手掌使劲搓一搓磕打磕打,再把树枝棍儿插到玉米轴粗头的轴芯处,一个抓痒的不求人做好了。拿回家立到窗台角,等背上痒痒的时候把玉米轴塞到衣服里拉动树枝棍儿就可以了。

老人的棉衣里子也是打了好多补丁,用前世谷妈的话说就是补丁摞补丁的盖了好几层楼房,可是给虱子做的好窝,最是能藏虱子了。

现在谷秀莉看到老人家常常挠痒痒,想到去年老妈给奶奶轧的衬衣衬裤,问老妈给姥爷轧不?

谷妈也正有此打算。于是谷妈先放下别的营生给老人做了身白棉布内衣,大家都期待着老人身上的虱子快点灭绝。

谷姥爷的肚子里装满了好听的故事,谷秀莉有空的时候就求姥爷给叨个古。于是各种故事都可以听到:比如《包公案》里的《乌盆记》;比如戏曲故事《双罗衫》;比如《应县木塔的传说》,《晋祠水母像的传说》;还有有名的歇后语王阁爷送女儿——一遭间(就这一回)这话的由来(王阁爷是山西省山阴县的王家屏阁老)。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紧挨着王庄村东的那条丈数深的防洪大渠,据说是王庄南边的那个村的一个叫李文生的人勘测修挖的。李文生勘测的时候连工具都不用,都是眼睛一瞅就知道该从哪里挖。

从前谷秀莉觉得这条大渠没什么用,可是前世的时候,大约一九九八、九九年左右吧,那年秋季下了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在冲毁大渠的东渠梁后汇入大渠急急的奔向远方,轰隆隆的声音听得这帮雁北旱鸭人心慌慌。就连架在大渠上的那道桥栏齐腰高的桥,这时也充当了渡槽的角色。后来雨晴了,村里居然只有远处渡槽正对面的两三户人家的老旧外墙被水冲坏,这时大家才觉得,这条大渠它有用啊。

谷秀莉虽然对李文生的能耐无感,但还是细细的记了下来。前世的时候她想起姥爷的一肚子故事就懊悔自己没有记下来,现在有机会了,不管将来有没有用,先写下来再说,反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记下来才放心。

谷姥爷在谷家呆了二十多天,眼看着寒衣节要到了,谷奶奶快来了,谷姥爷就回了家,老人打算在自己家里呆上一两天再到二女儿家去。

老父亲走了,谷妈哭的眼睛红红的,肿的跟水铃铛似的。孩子们看出了不寻常,下午放学就问询起来,谷妈大概也是心里难受,就说了实话。

原来谷姥爷前些日子被谷舅妈正手反手甩了两个大耳刮子。而原因如下:

乡下的老年人,冬天自个儿就得烧一道灶。从前谷姥爷为着省点烧的,八、九年的时间晚上一直去本家的老侄儿家借宿,侄媳早年去世了,侄子也是一个人住。可是今年谷妈的堂哥去世了,谷姥爷没了借宿处。

这下麻烦了,几年以来谷舅妈清静惯了,现在公公天天在家看着就有点厌烦,这天乘着和谷舅舅吵架谷姥爷来劝架的功夫就打了老人两耳光。

唉,村乡里的老年人不论男女,挨了打也是白挨,还得藏着掖着免得传出去儿孙不好做人。而像谷姥爷这样的情况女儿们也没什么法子出头做主,除非你当官你有大钱,不然弟媳嫂子们也没人鸟你。

谷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完了,谷三姐愤愤的说:“告她去!”

谷妈长叹:“那是个告的?拆散人家哩。真告了你姥爷得叫人骂死。”

谷三姐依旧愤愤:“我舅舅不管?”

谷妈替弟弟说好话:“你舅舅也没法子,日子还得过。你舅舅跟孩子们对你姥爷挺好的,有点好吃的如果你妗子给你姥爷盛得少,你舅舅跟孩子们都给你姥爷夹点,到最后你姥爷也不少吃。后头你妗子在吃食上头就不再克扣了。”

没法子解决,娘儿几个沉默起来。

这就是乡下啊,老人们挨打挨骂也没个讲理的地方,真要把这事嚷到大街上,人还说老人们故意丢孩子们脸。那些儿女给口顺气的热饭吃、不挨骂的老人们就算是好命的了,就是那些说死说活的老人们羡慕的对象了。有的老人没个女儿没人给洗洗涮涮粑粑糊到头上儿子媳妇也不去管的大有人在。

当然,那些退休的工人、教师不在此列。能领工资老人,即使本人没有儿女,侄子侄媳们也是应时按候的茶饭做着暖和的房子住着,这点那些扛了一辈子锄头的老人们是万万也比不上的。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