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鹤鸣宫纯阳殿前,张走玄、赵连生、方量、赵大有等弟子均穿上法仪道服,前往天师殿参加初选箓生仪式。
每年这个时候各地道观都最热闹,除带孩子来参加初选的父母,也有村寨前来看热闹的乡邻,顺便也到观内敬点香火,求个平安。
距开坛初选还有一个时辰,此时鹤鸣宫内外已经站满前来参加的邻里乡亲,张走玄几人绕过人群到天师殿查看仪式前各项事宜。
天师殿乃鹤鸣宫最大殿厅,殿内除敬供祖师坐像外,平时作为弟子早课与讲经传道之处,大厅宽敞,可容纳百人,每年的箓生初选都在此举行。
大殿内早已有弟子布好法座,上面有三张铺有黄色锦垫木椅,前面布置两列木凳,接纳山下俗家师叔、道兄。
道内弟子分上堂、中堂、下堂,上堂弟子为内门弟子,已入道修行,可习得教中内家道术,也可还俗设堂传道。
中堂为入门弟子,可在道观修习,只能随上堂弟子休息普通道术,等待习升为上堂。
下堂弟子为箓生和俗家道坛在民间自选门外弟子,箓生平时在道观日常劳作,负责打柴修缮,担水清扫,服侍上堂师兄闲杂事物。
下堂弟子不授道术,但可听经参课,自行修习道德经文,等待升堂高等弟子,俗家外门弟子可跟随修习,但不在教内弟子名录上。
教内习升制度历来严苛,大部分箓生只升到中堂便停滞不前,无法获得更高道法。
鹤鸣宫上堂弟子只有十二人,仅玄真子四人留在道观为常驻弟子,其余八位弟子都广散四方为俗家道人,在民间筑坛传道。
四位驻观修行上堂弟子中,张走玄身份最高,已升为鹤鸣宫上堂主持,赵连生、方量分列经坛与符坛护法执事,赵大有为传经监观,负责中堂、下堂弟子日常管束。
天师殿前人头簇拥,让出一条道来,原是几位俗家师兄悉数到来,从人群中迈步走进天师殿,其中在涪水城内俗家修道的玄清大师兄手里还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六七岁小童。
男童生的清眉目秀,穿一身箓生常穿的青色道服,应该也是来参加初选,女童倒是俗家装扮,束俩冲天角辫,圆圆的小脸生的甜美灵秀,十分可爱,正是玄青之女。
“玄清师兄,近来可好,小侄女生的越来越可爱了。”
张走玄快步上前迎向师兄,看着玄清身边女孩笑道。
“呵呵,主持师弟辛苦,今日初选箓生,带小女来瞧个热闹。”玄清一笑答道。
“师兄请坐,这位小童看着灵秀,先交与我吧。”微笑上来的赵连生伸手将玄清带来小童接过来,小童仰头看了看玄清,玄清冲着他点了点头,小童乖乖的站到赵连生身边。
“玄生师弟,这孩子父母拜道多年,已成我教俗家弟子,我看这孩子资质不错,便带来试试。”玄清对赵连生微笑说道。
方量倒是看着玄清女儿十分喜欢,从师兄手里拉到一边逗玩。
看到各位师兄弟悉数落座,张走玄以主持身份落座,对身边一青袍师弟说道:“你去看看大有师弟准备的如何,可以开始了。”
青袍师弟,快步走出殿外传达,张走玄看看座下众师兄弟。
“各位主责考箓的师兄弟,祖师之德,道法有节,传承万世,蓄法兴道,本次箓生初选与往届一样,谨遵祖师教责,实少阳之选,只有三个名额,望各师兄弟严律己法,选出秀灵箓生,为本观再添可塑弟子。”
天师道兴道几百年,设有三品,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八观,合二十四观,每观又分设俗家散坛,道众布广。
为一统道法,教内每三年举行一次三品聚仙宴,并籍此从二十四观弟子中选出三名佼佼者作为三品护箓法位。
鹤鸣宫虽为上品八观之一,因师傅张岩云游在外修仙问道,观内弟子道法平平,已多届未有弟子入选护箓法位。
作为道观上堂主持,每次初选箓生都抱有选出秀灵箓生之愿,盼望能出竞入护箓法位之人,以保鹤鸣宫留住上品八观之位。
众师兄弟自然有此心情,无不想能选出可塑之才。
“师兄主持,各位师兄弟好,外面参选箓生都已按序排好,等待选箓开始。”
赵大有进来对殿内八位考箓和师兄张走玄说道。
“好!择辰吉事,箓生开选……”
张走玄一挥手中拂尘,扬声冲殿外喊道。
赵大有转身站在门槛内,面向殿外侍法弟子说道,开始宣号入殿。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