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江湖游龙> 第二节 问凶凤阳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节 问凶凤阳庙(1 / 1)

“哪天晚上,旅店里的水缸没有水了,我便急匆匆出去挑水。刚出门的时候,曾遇见过那个头陀,此人脸型微瘦,脸色青黑。一身破烂的僧衣胡乱裹在身上,狼狈不堪。”刘掌柜叹息之后,开始回忆起来。

“脖子上围着一串长长的佛珠,颜色好像呈黑红色,佛珠稍大一些。右手拿着一只黑青色的瓷碗。神情猥琐,颓废至极。其满身上下最为耀眼的应该算是哪串佛珠了。”刘掌柜继续说。

佛家人脖子所戴的佛珠有很多讲究。佛珠是俗称,出家人通常叫‘念珠’或者‘数珠’。最常用的念珠有108颗的、或者21颗的。佛家之人为了使用方便的缘故,在制作上会增加一些珠子,这些珠子被称为母珠。通常简单念珠串由一个母珠和其他子珠组成。母珠不计在数,而且通常比子珠大一些。所以,108串是由母珠加上108子珠;21串是由母珠加上21子珠。装饰相对好一点的念珠还有加珠。加珠的材料颜色通常与子珠不同,而且一般比子珠要小一点。108串的加珠一般是3颗,从母珠旁边的子珠开始,每隔36颗子珠有一个加珠。通常,整串念珠表示观世音菩萨的“圆通”法门,母珠表示“无量寿”。当然加珠稍微贵重一些。

显然那么现在就如刘掌柜之言,守一口袋的哪颗佛珠应该是颗加珠,也就是说父亲在生死攸关之时,拼命地用手抓住头陀脖子上的佛珠,在哪一瞬之间,手中竟拽下了一颗加珠。

“刘掌柜,你看看,哪串佛珠和这颗佛珠是同一颜色吗?”守一听到刘掌柜说到佛珠,立刻把自己口袋里的哪颗佛珠拿了出来,颜色确实是黑红色。

“差不多一模一样,有点小。”刘掌柜把佛珠拿在手里,仔细查看。

加珠在所有串珠中是最小的,此间佛门常规理法刘掌柜哪里知道。

“我看哪头陀饥肠辘辘,便让了进来。谁知等我挑水回来,他不知怎么回事去了你父亲的房间,他和你父亲好像认识,说什么宝图什么的,我一时也未曾在意。”刘掌柜继续说。

难道哪头陀和父亲在说万丈崖藏宝图?藏宝图能和父亲扯上关系吗?守一不禁感到奇怪。

“等我第二次回来,哪头陀不知为何和你父亲大吵了起来。我看见两人忽然大吵大闹,便立刻想看个究竟。”刘掌柜继续道。

“因此放下手里的木桶,紧身在窗户前,也许两人能觉察出隔墙有耳,顿时无声无息了。我缓缓移动脚步,刚回到房间,忽然你父亲的房里传出了惨叫声。我又慢步起身前来,在朦朦胧胧的烛光里,看见哪个头陀手中拿着一把匕首,一刀一刀地在你父亲胸间猛刺,你父亲的惨叫声不绝入耳,期间噗噗的肉体之声传了出来。我此刻非常惊慌,竟然懵懵地忘记了大喊。”刘掌柜心有余悸的道。

“等我醒悟过来,急忙大喊救命时,哪个头陀已然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旅店。这时旅店里早乱成了一团。”刘掌柜继续说。

“孩子,你要记住,哪个头陀40多岁,其头上有三个戒疤。”

戒疤又称香疤。指佛教徒为求受清净戒体而燃香于身上所遗留的疤痕。其行为根据或系起自于舍身供养之思想,或系为断除我执。受戒时燃戒疤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这些守一当然懂得,哪这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小沙弥了。

那么现在佛珠、三个戒疤、40多岁、还有凤阳庙这四个头绪该从何入手呢?很明显,哪个头陀无疑是弑父凶手,可是到哪里才能找到他?只能到凤阳庙里找寻端倪了。

凤阳庙里此刻非常冷清,除了偶尔传来绵长悠远的钟声外,几乎很寂静。前院的青砖地上有十几个小和尚正在跪拜着,两手合十,默默地念叨着经文。面前有一尊四尺有余的释迦摩尼佛像,雄伟地挺立着,佛像之下,有一个圆圆的香炉,直径约有三尺,里面插满了香烛,一阵阵袅袅的青烟漫漫升起。

走进庙堂里间,更让人眼花缭乱。在寺庙的中央,一尊如来佛祖的雕像呈现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依次林立,在形态各异的佛像的相互映衬下,金碧辉煌,肃穆而庄重。大殿上烟气弥漫,一个身披黄色迦衣的老和尚犹自在敲着木鱼,节奏轻快而悠扬。

“方丈,您好。”守一料想此人必为主持人,因此十分虔诚的问。

“你好,施主,阿弥陀佛。”双手合十,向守一致礼。守一赶忙双手合十答谢。

“方丈,我也不用多客套了,我向你打听个人,方丈您一定熟悉。”守一道。

“您庙里五年之前有一个头陀,此人40余岁,脸型窄小青黑。此人现身在何处?”守一继续说。

老和尚甚感惊异,犹豫了一会儿道:“出家人不打逛语,你说的可是净空吧?此人现在身处何方我也一无所知。你找他有什么事?”

“我有重大之事找他,老人家,您能说说他的来龙去脉吗?”守一现在多了个心眼,如果一时道出此人是杀父凶手,害怕引起猜疑。况且,也不能排除老和尚的嫌疑,也许老和尚知道头陀的去处。

“年轻人,你说的那个头陀俗名叫罗不接,出家后我替他改名为净空,是我庙里的掌灯苦工。至于他从什么地方来我也不便打听。”老和尚说。

“此人自来到庙里,默不寡言,很少与人来往。我观察了很久,觉得净空敦厚勤快,便经常让他出外解度化缘。谁知后来还是惹出祸来了。”

“五年前的一天晚上,时辰已近三更,净空行色匆匆回到庙里。我其实二更查房之时,已经知道他不在庙里,我便在大雄宝殿上等他回来。”

“净空气色慌张,惊魂未定。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我追问缘由,净空竟然一语不发。你也明白,庙堂之上不能有半点污秽,如果净空真在外面惹下了罪恶。我一定会清理门户。”

“我三番五次的追问,让净空无法再隐瞒事实了。他忽然直起身子,朗朗道:‘我在外面杀了人了,我杀了一个该杀的人。’我听到他杀人了,顿时恼凶成怒,猛然提力一掌击在了他的胸膛上。谁知掌力之下,他猝然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净空到底去了哪里?难道老和尚的一掌会让净空在人间蒸发了吗?那么就净空所言,父亲是一个该杀之人,父亲为什么就该让净空所杀?守一疑虑纷起。

“现在就我而言有两种解释,净空极有可能重返尘世间,脱衣还俗,隐匿在某个幽暗的角落里,每天面对自己身上的罪恶,在惶恐中度日。还有一种可能,哪就是,净空呆在寺庙里,其所有的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尽管寡苦,可是苦中作乐,犹为乐中之乐,其乐从趣来,趣从乐有。修道之人,视其为佛法最高境界。他极有可能隐身在某个寺庙里,吃斋念佛,修研佛法,超度自身尘世罪恶。”也许方丈的一番解释是最好的答案了,因为他熟悉净空,包括其思想、修为,甚至一言一行。

“那么,老人家,你能告诉我净空现在最有可能藏身在何处?”此言一出忽然感觉有些啰嗦,方丈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这时又在发问,岂不让老丈勉为其难?

“你去大佛寺,问问紫阳真人,真人自会有他独到地见解。也许他能给你指出一条路来。而且我也隐隐感觉到了,你眉间黑青,身上杀气突现,语言慌乱不定,净空肯定是你杀父仇人。年轻人,我是否一言道出了玄机?”方丈顿捻苍白的胡须,气神淡定。

守一听到此间,心头大感意外。特别是方丈一语道出了自己的心事,顿感沧海茫茫,高人无数。其间至情至理,自己只能慢慢心领神会了。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