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西域春秋> 第八回 西域大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回 西域大势(1 / 1)

涅盘城中的丁军候宅邸,堂上摊开了鱼服绘制的那张《西域山川诸国地势舆图》。西域北道汉军众吏聚拢在舆图前指点江山,激扬收复北道的大计。这也是千人卫壁让贤以来,丁军候作为西域北道汉军吏士之首,第一次召集众吏与会。

汉军掌控的西域城国为西域南道列国和西域北道的疏勒一国,共十二国军力如下:

楼兰盟属四国:楼兰胜兵三千人,婼羌胜兵五百人,且末胜兵三百人,小宛胜兵二百人;

扜弥盟属四国:扜弥胜兵五千人,精绝胜兵五百人,戎卢胜兵三百人,渠勒胜兵三百人;

其余四国:于阗胜兵三千人,皮山胜兵五百人,莎车胜兵三千人,疏勒胜兵二千人;

西域南道十一国和西域北道的疏勒,合十二国之兵,足有一万八千六百人。

匈奴仆僮都尉掌控的西域城国为西域北道列国,共十四国军力如下:

姑墨盟属三国:姑墨胜兵五千人,温宿胜兵二千人,尉头胜兵一千人;

龟兹等三国:龟兹胜兵二万一千人,乌垒胜兵三百人,渠犁胜兵二百人;

焉耆盟属四国:尉犁胜兵二千人,焉耆胜兵六千人,危须胜兵二千人,墨山胜兵一千人;

车师盟属四国:车师胜兵五千人,郁立师胜兵四百人,狐胡胜兵一百人,小金附胜兵二百人;

西域北道十四国,合十四国之兵,足有四万六千二百人。

千人卫壁心无芥蒂,一一分析北道列国时局,平定西域方略逐步清晰地展现在西域汉军吏士面前。

叛乱的西域北道十四国实际可视为车师、焉耆、龟兹、姑墨四国,其余列国只是四国之盟属仆从;或是小国弱兵,无关紧要,或亦步亦趋,追随盟主,北道列国终以车师、焉耆、龟兹、姑墨四国为首。匈奴素来无恩德抚恤北道列国,是以列国并不尽心尽力。但是车师、焉耆、龟兹、姑墨四国情势各异,车师和焉耆素来服事匈奴,车师与匈奴结为姻好,焉耆常驻匈奴人马,二国为匈奴之忠属;龟兹和姑墨为新近归附匈奴,为形势所迫而趋炎附势,并不为匈奴所亲信。轮台为西域北道的中心,四国正好以轮台为界分为二部;轮台之东为焉耆、车师,二国为匈奴经营西域之筋骨;轮台之西为龟兹、姑墨,二国为匈奴经营西域之爪牙。

姑墨乃龟兹西边大国,常受龟兹压制,国势不张。姑墨亦可比春秋之徐国,曾为大国,但为荆楚所压制,不得不徐作他图。姑墨欲图拓地疏勒,所以南侵疏勒不遗余力。但是去年至今,姑墨在盘橐塞和涅槃城围城之战中连遭挫败,已经折锐摧矜,师老兵疲。

龟兹乃西域最大国,勉强可比春秋之楚国,但无荆楚侵陵中夏之志。大国持重,乱世之中犹怀观望;是以前次轮台之围,龟兹尚未尽其全力,此次进袭疏勒,龟兹也未与姑墨联军;十三年前,贰师将军两次西征大宛,屠灭轮台,斩杀大宛王,至今大汉天威犹存,龟兹畏惧天子神武,所以迟迟不敢兴兵侵犯西域南道。

焉耆常驻有匈奴仆僮都尉,其国居于山形谷地,又有鱼盐之利,犹如春秋之齐国;素来悖逆强梁,但安逸于敦薨浦中六百谷地,既有爵离关之天险,更兼敦薨浦之富庶,自保有余,耽于安乐,无意出谷侵袭西域南道。

车师距离中夏最近,数次被汉军破灭其国俘虏其王,犹如春秋之宋国,素来朝晋暮楚,畏惧中夏,也因距离西域汉军吏士所在的疏勒和于阗太过辽远,尚不足为虑。

所以北道列国之中能心有余力侵夺南道者,惟有龟兹和姑墨二国。龟兹犹疑,暂不足虑,唯只防备姑墨拓地向西,逞凶于疏勒。

北道十四国虽然人多势众,总兵力四万六千余人,但其心各异。车师懦懦,焉耆自保,龟兹观望,姑墨逞凶。我等可连横南道列国和疏勒,合纵龟兹;同时效仿嬴秦之远交近攻,分化诸国,各个击破。先破灭姑墨,继而分化龟兹,然后惩膺焉耆,最后征伐车师。中夏所属的西域南道列国,楼兰盟属四国辽远,是以姑墨之役仍依倚前次救援盘橐塞的疏勒和南道七国,八国联兵合计一万二千六百人。

姑墨猖獗犯境,但在坚城固塞之下元气大伤;又有尉头新败,姑墨、温宿二国心惊胆颤。若能趁此良机,联合疏勒和南道七国之兵再举,惩膺姑墨盟属三国之首-姑墨,则姑墨盟属三国必定丧失斗志,不敢再附逆匈奴。惩膺姑墨,首在姑墨南鄙的白水城,白水城不仅为疏勒河、莎车河、于阗河、姑墨河四水汇集之地,而且征和三年七月,故节使中郎将傅君所率出使乌孙的使队在白水城被围,故副使卫候萧君所发斩弓之誓:“我中夏但有一士在此,若不能屠灭白水城,有如此弓!”于情于理,汉军都应攻克白水城,一则报复汉使之辱,告慰列士忠魂,二则惩膺姑墨,断绝贼寇附逆之心。姑墨盟属三国,尉头已然破败,仅余姑墨、温宿二国,二国连遭败绩,兵力不足六千人,汉军以疏勒和南道七国之兵一万二千人足以破灭之。

龟兹犹疑观望,自然是惧怕中夏大军再次西征,恐遭大宛之祸。破灭姑墨之后,挟连胜之威,恩威兼施,龟兹即使不为中夏所用,亦不为匈奴所用,可为中立。龟兹有大军二万一千人,此诚不可以战,只可羁縻笼络之,以纵横之术说服龟兹不为匈奴所用。

焉耆悖逆凶暴,冥顽不灵,必须汉军率领南道列国连兵大军征伐。焉耆盟属四国,但墨山与焉耆貌合神离,仅是盐铁谷麦互市之利,俗语云:“以利交者,利尽则散。”墨山未必能为焉耆所用。所以焉耆实为三国,尉犁胜兵二千人,焉耆胜兵六千人,危须胜兵二千人;焉耆盟属三国兵力一万人,所依倚不过是爵离关天险,天下无有攻不破的天险,函谷关可谓天下第一雄关,却也被数次攻破。所以,焉耆可战而威服之。

车师与匈奴声息相通,地壤相连,匈奴人马出白山即至车师。夺车师易,守车师难。如若焉耆亦被攻克,车师或可不战而降,但是白山之北的匈奴旦夕可至,难分胜负。虽然车师盟属兵力只有五千七百人,但是可得白山以北匈奴数万大军驰援。取车师者,必须劳动天子的大军,不大败匈奴,即使得到车师仍将失而复得。

千人卫壁的策略是:一破姑墨,二和龟兹,三伐焉耆,四定车师。前三策依倚疏勒和南道列国足以成事,惟有最后平定车师尚需中夏大军应援。

丁军候沉吟良久,问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等已知叛逆虚实,丁君可曾知晓南道之隐忧?”

汉军众吏士也都忧虑的是收复北道的进程之中,葱岭、南山之中的羌塞诸国袭扰南道,而且莎车王横暴跋扈,早有霸王之志,恐怕未能与南道列国齐心协力。这也是西域汉军掌控下的西域南道列国最大的二个隐患。

塞种四国:休循胜兵五百人,捐毒胜兵五百人,桃槐胜兵一千人,难兜胜兵八千人,这四国合兵有一万人。

羌种五国:西夜胜兵三千人,子合胜兵一千人,蒲犁胜兵二千人,依耐胜兵四百人,无雷胜兵三千人,这五国合兵九千四百人

南山中城邦一国:乌秅胜兵七百五十人。葱岭、南山之中的十国军队足有二万人。

千人卫壁笑了笑,答道:“我知晓军候之所忧,不过是羌塞之袭扰和莎车之凶顽。但是羌塞之国,乃是游牧之族,轻土好利,可以利啖之。而且素闻塞种敬服于罽宾、乌孙,就连羌种的无雷也对乌孙敬畏有加。罽宾乃是塞种宗主之国,为大月氏所败,一路南迁至于身毒之北,其部族散居葱岭,乃有塞种四国。罽宾、乌孙都是数十万人口的大国,与我大汉交通往来不绝,乌孙更是大汉之婚姻之国;一旦羌塞之族袭扰南道,可遣使前往罽宾、乌孙,说服羌塞之族退兵,敬服罽宾、乌孙的塞种四国休循、捐毒、桃槐、难兜和羌种一国无雷,此五国必会退兵。如此余下的羌种四国西夜、子合、蒲犁、依耐,合兵不过六千余人,不足为惧。城国乌秅自顾不暇,更是不足为虑。”

千人卫壁继续说道:“唯一所顾虑的是莎车,莎车王横暴强梁,但疏勒和南道列国的连横之势已成,莎车就如箸中之食左右受制于人,必将势无可为,只能为我所用。”

丁军候喜形于色,大笑着问道:“依卫居所言,收复北道,平定西域,尚需多久?”

千人卫壁沉静地回答道:“秦失其鹿,九州鼎沸,诸侯纷立,楚汉相争。汉王以西隅之地,破灭楚霸王,囊括神州,不过四年。我等率领疏勒和南道列国收复大汉之西域,若运筹得当,吏士用命,应也不过四年之期!”

征和五年(公元前88年)三月,丁军候和千人卫壁依据筹谋的定策,派循行邹娄前往于阗联络南道使者侍郎甘朱,征发南道七国军队准备和疏勒军队一齐进袭姑墨白水城。可是怎么也想不到,疏勒国此时竟然发生内乱,国中纷扰不宁,八国联兵进袭姑墨白水城之策遂告中止。

四月,疏勒王去世。疏勒王的宫中多宠,有数位夫人,子嗣也甚多。诸王子也纷纷援引疏勒贵人争立,即使是与疏勒有姻亲的塞种休循、捐毒二国也是各执一位王子援立。一时之间,有五位王子在疏勒国自立为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