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勾栏风云
1
辛无病自幼生长在农村,在农村他自认还是有办法找到一口吃的。可是在这城市之中,他那点技艺就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场,城市的人没有农村人那么好相与,城市人只认银子,没有银子就寸步难行。
他们已经没有钱住客栈了,这天晚上,两个孩子只能在报国寺山门之外找了一个地方歇了下来。这报国寺是临安百姓专门为岳爷爷修建的庙宇,以此来纪念他抗金的功绩。
此时的临安已进入冬季,尽管是南方,夜晚天气还是寒气袭人,两个孩子只好依偎着相互取暖。辛无病心里很是凄凉,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安芷馨不饿肚子。
安芷馨知辛无病心里难过,柔声安慰他道:“无病哥哥,你就别垂头丧气了!我们现在的境况总比在芦苇荡里好得多了吧,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
辛无病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这临安未必就有芦苇荡好,芦苇荡里虽然艰辛,却没有世人的白眼,更没有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原比这大千世界好得多了。
为了找一口吃的,这一天兄妹俩不得不到处流浪,这天来到众安桥南羊棚的北瓦子,一下子就被那里繁华热闹的景象吸引住了,宋代社会比较开放,所谓的瓦子,就是艺人云集的地方,是市民阶层休闲娱乐之地。
辛无病他们此时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生活窘迫到了极点,辛无病心里羞愧,总是思量着怎样才能找口吃的,解了眼下燃眉之急。
辛无病起初也不知这瓦子是干什么的,只是见那里人多,就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一点活干,进去一看,见那瓦子里好不热闹,演杂剧和说书变戏法的摆地摊看病的,卖小吃的、算命看相的……无不应有尽有,特别是那说书唱曲的地方,更是人满为患。
辛无病带着安芷馨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个趁手的活儿,心中很是失望,辛无病对这瓦子失了兴趣,就想带着安芷馨另找活干,安芷馨却来了兴趣,死活不肯走,说啥也要留下来看看。
辛无病如何不知安芷馨的嗜好,不忍拂她的兴,就和她边走边看,不觉来到一个冷清的勾栏,辛无病见那勾栏的舞台之上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艺人,穿了一件青袍,头上用白布扎了一个发髻,留着很长的胡须,样子倒很是儒雅。
那中年艺人身前摆了一张古琴,低着头在那儿弹奏,此时的辛无病有了一点乐理知识,觉得艺人弹得还是不错,也不知为何听的人却稀稀拉拉。
艺人弹了一会,便举着一个盘子正那寥寥的数十人中要钱,就听有听众道:“大老张,能不能来点新鲜的,翻来覆去都是那几首曲子,老子早就听厌了,如果明日还是这几首曲子,老子就不来了。”
说完,扔了几个铜子在那盘子里,发出清脆的叮当之声,也有人取笑道:“大老张,还是去江南书院找个有扮相的来帮衬一下,那里的姑娘行头样样俱佳,乃天下第一取乐之地,给兄弟们取取乐,我保管你银子大把赚。”
旁边一人笑道:“你想死啊,就你那个死鬼样子,还想人家江南书院的姑娘,也不撒把尿照照,自己祖坟有没有那根草!”
众人都笑了起来,艺人涨红了脸,边讨边道:“列位官爷说得是,在下感激列位的捧场,在下改日一定尽力改进,列位莫笑,莫笑!”
有人又叫道:“大老张,你天天都说改进,改进,就是不见你的新鲜玩意。要不是见你琴弹得不错,我们早就不来了,这次不许再哄骗我们了。”
艺人点头哈腰地道:“一定,一定!”慢慢地向辛无病他们要了过来,辛无病见他那盘子只有稀稀疏疏几个散碎小钱,心里倍感凄凉,可是身上又无钱,不免要丢脸,悄悄把那安芷馨一拉,轻声道:“我们走吧!”
谁知安芷馨却摇了摇头,轻声道:“无病哥哥,莫慌!等等看。”
辛无病见她眼光闪烁,不知她心里在想什么,可是艺人越来越近,安芷馨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只能干着急。那艺人慢慢地来到他们面前,见他二人不过是小孩子,穿得也褴褛,不像有钱的主,摇摇头就想过去,安芷馨突道:“且慢,你不想收钱了?”
艺人和辛无病都吃了一惊。辛无病大急,安芷馨有没有钱他心里清楚,这不是要他好看吗?赶紧给那艺人鞠了一躬,满脸通红地道:“老伯,这…这……”
艺人却不睬他,冷笑了一声,把盘子伸到安芷馨面前道:“姑娘,真是真人不露相,在下怠慢姑娘了,请姑娘赏赐,姑娘要听什么,在下当尽力而为。”
安芷馨笑吟吟地道:“伯伯,你不是就要赚钱吗?你生意这么糟,让奴家上去代你老弹唱一曲怎样?”
此言一出,艺人自是更加吃惊,不由上下细细把安芷馨打量一番。见这小姑娘虽然是乡下人打扮,却眼光灵动,模样也极其端正,心里自是万分惊异。
辛无病想不到安芷馨打的却是这个主意,心里不由有些着忙,就轻声道:“芷馨妹妹,我们还是走吧。”谁知安芷馨这次却不听他话,一动不动表情甚是固执。
旁边有好事的高声叫道:“张乐人,你就让小姑娘唱唱吧,唱好了我等重重有赏。”
许多人也随声附和,安芷馨婉然一笑,也不待艺人同意,大大方方地上了台,对着众人施了个万福,在那古琴面前坐了下来,伸手招呼辛无病道:“无病哥哥,你吹箫为我伴奏。”
辛无病心里百般不愿意,也不好出安馨柔的丑,只好走上台去掏出箫来站在安芷馨身后。
安芷馨低声道:“无病哥哥,还是那首李商隐的《无题》。”安馨柔拨动琴弦,勾栏里顿时响起了一阵行云流水般的乐声,辛无病赶忙随着琴音吹奏,瓦子里顿时飘起如泣如诉的琴箫合奏之音。
安芷馨展开稚嫩歌喉唱了起来:
相见时难别亦难,
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安芷馨声音脆如珠玉,磁磁的有如天籁之音,浑如清风扑面,让人顿时有种清爽起来,曲音之间浑然天成,极是感人。
只一会儿功夫,勾栏里就聚集了不少闻讯赶过来的人,当安芷馨唱到第二遍时,勾栏里也是人头涌动,一曲唱罢,那余音似乎久久不绝,缠绕在人们的耳边,整个勾栏里鸦雀无声,人们都沉醉在这缠绵悱恻的歌声中了。
半天,才有一个闲汉大叫了一声:“好!”人们仿佛才惊醒似地,场内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叫好之声,此起彼伏,让人震撼。
有人高声叫道:“大老张,你的狗屎运来了。如此好的摇钱树,赶紧留下,我们明日多叫些人再来捧场。”也有人道:“怕是这临安城中除了江南书院,再无这等绝响,这小姑娘的技艺的确了不得,不知是何方高人传授的。”
艺人自是听得傻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似地,激动万分地抢上台来,不住口地连道:“二位不知是何方仙童,救了在下场子,不知二位仙童肯留下否?”
安芷馨羞涩地一笑道:“伯伯,你是真心想让我们两个留下来帮你吗?奴家先帮你收钱,过后再议如何?”
安芷馨也不待那艺人答应,便把盘子从他手中拿了过来,笑吟吟地冲台下众人道:“列位看官,小女子兄妹二人流浪到京城,无亲无友,好生凄惶。望列位看官怜悯我们兄妹二人年纪幼小,帮衬些个,小女子不胜感激。”说完,又深深道了一个万福。
台下众人见那安芷馨说话斯文有礼,技艺不错,不由更加喜欢。叮叮当当地扔了不少的赏钱上台,安芷馨笑颜如花,一一地谢了,捡了够一顿的饭钱,余下的交予那艺人道了句:“伯伯稍候,我们兄妹去去就来。”说完拉了辛无病就走。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